第二一四六章 战略奇才 (第2/3页)
无穷,只能在此遥祝帝国军队百战百胜、横扫敌寇,宣示天威、维系正统!但我要警告诸位爱卿,对战之时当体恤兵卒、严谨制定战略决策,宁肯多消耗粮秣辎重亦要尽可能减少伤亡,而对于伤亡之兵卒要及时抚恤、公平叙功,若使帝国之兵卒流血复流泪,我绝不罢休!”
大臣们目光看向皇帝陛下,各自心情复杂。
这番话听上去公允正大,其实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打仗可以,但是必须胜利,且发起战争之罪名由你们承担,我只以“仁爱”示人,做我的“明君仁主”……
看似一切守规矩,实则有些无耻。
但自古以来最忌讳皇帝不懂装懂瞎指挥,陛下愿意守着政事堂、军机处立下的规矩,不掺和、不捣乱、不以皇权压人,这已经是身为大臣所梦寐以求的待遇,即便“无耻”一些,却也欣然承受。
房俊信誓旦旦:“陛下放心,水师已经调集精锐,由苏定方亲自坐镇岘港,先解决林邑、再由海上登陆真蜡等港口,定可横推中南半岛,剿灭不臣、纳入帝国统治。”
李承乾欣然颔首,房俊办事,他自是放心。
只叮嘱道:“虽然我亦不以为诸如林邑、真蜡之流可以阻挡大唐天兵,但正所谓‘狮子搏兔、亦尽全力’,定要以雷霆万钧之势确保胜利,绝对不可轻敌大意。”
除了轻敌之外,着实想不出如何能败。
“陛下放心,微臣年后便启程前往华亭镇,坐镇后方、替苏定方查缺补漏,确保万无一失。”
长安地处关中,与海外相隔关海,消息往来不便,万一苏定方那边遇到难以委决之事需要请示,自是去往华亭镇更为方便、及时。
“那就由你全权指挥,我在关中静候捷报。”
君臣之间三言两语,便将战争的指挥权全部授予房俊,过程丝滑顺畅。
刘洎这个时候也有所醒悟,陛下与房俊之间肯定之前有过沟通,且房俊早已说服陛下对林邑、真蜡开战。
陛下素来抵制军事处对于皇权之制衡、侵蚀,这次为何答应得如此痛快?
……
“中南半岛气候温暖、水源充沛,最是适宜耕种粮食,以往大唐需要花费钱帛从那些番邦蛮夷手中购买粮食,虽然花费不多且每年的数量都能得到保障,但毕竟粮食命脉不能假手于人,何如将其彻底控制在自己手中?”
从御书房出来,刘洎也不避讳旁人,直接乘车随着李勣造访英国公府。
当他提及陛下可能与房俊之间的默契,李勣不以为意,如此分析。
刘洎依旧不解:“可水师虽然纵横大海,但对于陆地之掌控却力有不逮,即便将中南半岛上那些番邦尽数伐灭,进而派遣官吏予以治理,长久之后也未必比当下更为稳妥。”
中南半岛北部山岭纵横、南部水网密集,那些蛮夷国破之后必然不肯甘当顺民而是遁入深山,时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