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2章铁屋中的呐喊:砸碎孔家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52章铁屋中的呐喊:砸碎孔家店! (第3/3页)

 然而,天幕的批判,并未停止。它转向了另一个领域。

    画面上,出现了胡适的身影。他温文尔雅,却提出了石破天惊的主张。

    【文学革命!】

    【主张:废除诘屈聱牙的文言文,改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书写!】

    “哦?”咸阳宫内,嬴政的眉毛挑了一下。

    他想起了自己颁布的“书同文”,那是将不同国家的文字,统一成一种标准。而眼前这个叫胡适的人,要做的是将精简的文字,变成直白的白话文。

    “有点意思。”嬴政低语。其心可嘉,其志可畏!

    自由、平等、个性解放……

    这些崭新的,如同惊雷般的思想,通过《新青年》这样的报刊杂志,像燎原的野火,迅速在新一代的青年中传播开来。他们开始质疑包办婚姻,开始追求自由恋爱,开始反抗专制的父权。

    传统的家庭与社会结构,在这股浪潮的冲击下,发出了“咯吱咯吱”的声响,摇摇欲坠。

    如此颠覆性的运动,自然激起了守旧势力的疯狂反扑。

    天幕中,出现了几个老派文人的身影。

    以翻译大家林纾为首,他们痛斥新文化运动是“禽兽主义”,是“洪水猛兽”,是在“刨祖坟”。

    留着前清辫子的辜鸿铭,更是用流利的英文,嘲讽这些新青年,不过是“假洋鬼子”。

    双方在报纸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笔墨为刀,唇枪作剑,其激烈程度,不亚于一场真正的战争。

    看着这场思想的交锋,太极殿内的李世民,不禁感慨万千。

    “魏征若是活在此时,定是帮助那林纾、辜鸿铭等人,与新青年大战三百回合。”他半是调侃,半是认真地说道。

    这场运动,虽然没能立刻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现实,但它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思想启蒙。它像一把重锤,砸碎了那间关押了国人思想千年的“铁屋子”,即便不能立刻唤醒所有沉睡的人,但那呐喊声,终究让后来者,看见了光。

    天幕的画面,最终定格在北京大学。

    灰色的砖墙,古朴的图书馆。一个戴着眼镜,神情坚毅的青年,正在整理着书卷。

    他的名字,叫李大钊。

    他的目光,穿透了书本,越过了北京的城墙,望向了遥远的北方。

    在那里,冰封的俄国大地上,一场名为“十月革命”的炮响,为这片迷茫的土地,传来了一种全新的,截然不同的声音。

    就在华夏的思想界风起云涌,在“救亡”的道路上激烈探索之时,一场来自万里之外的国际外交骗局,即将把所有中国人,无论新派还是旧派,无论信仰何种主义,都彻底推向愤怒的顶点。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