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6章 明清的窒息:做大,等于找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6章 明清的窒息:做大,等于找死! (第2/3页)

锁。

    一、【户籍固化】

    画面里,一个农家少年骨瘦如柴,望着远处城镇的方向,眼里全是渴望。他想去当个学徒,哪怕只是吃口饱饭。

    可里甲长像拎小鸡一样把他揪了回来,厉声呵斥。他的户籍是“农户”,他爹是农户,他爷爷是农户,他就得一辈子跟土地耗死在一起。

    【朱元璋建立的卫所、匠户、农户等世袭制度,将全国人民死死地钉在了各自的职业和土地上。这比以往任何朝代都更严格,彻底扼杀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二、【海禁】

    一艘足以远航的巨大海船,在岸边被官兵浇上火油,付之一炬。熊熊烈焰,将天空都映成了绝望的红色。

    【“片板不许下海”】

    【为了防范倭寇和张士诚等海上残余势力,朱元璋颁布了中国历史上最严厉的海禁政策。】

    【这道命令,与百年后英国颁布的,旨在争夺世界市场的《航海条例》,形成了历史最讽刺的对比。】

    【一个,是将世界关在门外。】

    【另一个,是要将世界揽入怀中。】

    【这不仅仅是关闭了海外贸易,更是从思想上,斩断了一个民族的海洋性格,让整个国家变成了内向、封闭的大陆帝国。】

    永乐朝。

    朱棣的拳头在龙椅的扶手上捏得咯咯作响。

    他想起了自己引以为傲的郑和舰队,那七下西洋的万丈豪情。他曾有机会扭转这一切,可他没有!舰队归来后,那该死的海禁政策依然被他的子孙严格执行。

    他亲手打开了一扇窗,却又在窥见世界的壮丽后,转身亲手将大门死死锁上。

    三、【重税盘剥】

    画面转至明朝中后期,一座生意兴隆的矿场,很快便引来了不速之客。

    几名面色阴柔的太监,带着一队官兵,在矿场设立税卡,巧立名目,什么“矿监税”、“过路银”、“孝敬钱”,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矿主从一开始的卑躬屈膝,到最后的绝望反抗,最终被活活逼到破产,矿场也被迫关闭。

    【明朝对商业征收繁重的税赋,尤其是万历年间,派出太监充当税监,四处搜刮,更是对民间工商业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

    【这种竭泽而渔的掠夺,让商人们形成了一种共识:做大,等于找死。】

    天幕的色调,变得更加灰暗。

    清朝的皇帝们,出现在画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