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无形的枷锁 (第2/3页)
革命的第一代工人。】
这番对比,让所有帝王感到一种刺骨的寒意。
紧接着,第四个关键词浮现,比之前的任何一个都更加刺痛人心。
【技术与人才】
画面中,出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精英”形象。
左边,是一位悬梁刺股、寒窗苦读的中国书生。
他房间里堆满了经史子集,皓首穷经。
他的人生目标,便是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一朝成为天子门生,治理万民。
他研究的,是“治人之术”。
右边,是一位满身油污的英国工程师。
他正趴在简陋的工作台上,借着昏暗的油灯,聚精会神地修改一张复杂的机械图纸。
他的毕生追求,是改进蒸汽机的效率,或是发明一种全新的机器。
他研究的,是“格物之学”。
天幕的旁白,如同一记重锤,敲在所有帝王的心上。
【人才的流向,最终决定了一个文明的走向。】
【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华夏最聪明、最有才华的一批人,他们的精力与智慧,几乎全部被引导到了“学而优-则仕”这条独木桥上。】
【科举制度,在维护大一统、选拔官僚方面,功不可没。】
【但它也像一个巨大的抽水机,将社会最顶尖的人才资源,源源不断地从“技术”与“经济”领域,抽走到了“政治”领域。】
【当最优秀的大脑都在日夜钻研八股文章、揣摩上意之时,又有谁会去关心一台纺纱机能提高多少效率?】
这番话,让汉武帝刘彻想起了他准备实施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
让唐太宗李世民猛然想起了他看着新科进士鱼贯而入时,发出的那句得意感慨:“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曾几何时,他们都以为,这是帝王心术的最高境界。
可现在,他们只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讽刺。
他们引以为傲的制度,竟成了科技发展的最大障碍!
最后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关键词,缓缓浮现,笔画之间,重若千钧。
【制度与文化】
紧接着,是八个大字,如同八座倾天而下的大山,轰然压在所有人的心头。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历代王朝,皆将农业视为国之根本,将商业视为“末业”,百般打压。】
【这种根深蒂固的国策,从制度上彻底断绝了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任何可能。】
【而明清两代愈演愈烈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更是主动切断了与世界市场的联系。】
【在思想上,营造出一种“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虚骄之气,彻底扼杀了学习和创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