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龙的困境:市场与资本的迷途 (第2/3页)
缩到了最低的限度。】
【或许一年到头,最大的开销,就是去集市上,买回一包维系性命的盐,或者一把用了十年,终于豁了口的铁锹。】
【这种以家庭为单位,高度封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构成了华夏社会最稳固的细胞。】
【它能承载庞大到恐怖的人口,能维持王朝长久的稳定,能让天下呈现出一片安居乐业的盛世图景……】
【但它也像一块巨大到无边无际的海绵,悄无声息地,吸干了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市场需求”!】
轰!
这番剖析,让所有帝王都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从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他们一直引以为傲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他们眼中“江山永固”的基石,“盛世太平”的图景……
可天幕却告诉他们,正是这块他们最珍视的基石,死死地堵住了通往下一个文明的道路!
大明宫。
唐太宗李世民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想起了自己引以为傲的贞观之治,不正是建立在让天下百姓安于乡土,自给自足之上吗?
洪武朝。
朱元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深深的迷茫。他出身贫农,最是知道小民的不易,他一生所求,不就是让天下的农民都能有自己的地,都能吃饱穿暖,不受商人盘剥吗?
可……这难道错了吗?
画面再次流转,第二个关键词,如山岳般压来。
【资本】
【如果说市场是土壤,那么资本,就是那颗能够发芽的种子。】
【然而,在十八世纪的中国,资本的种子,被撒在了错误的土地上,长出了畸形的花。】
镜头聚焦于一位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
他身着云锦绸缎,腰悬美玉,家中亭台楼阁,假山流水,珍玩满架,其豪奢竟不输王侯!
天幕冷漠地展示着他那天文数字般的巨额财富,最终流向了何方:
一、购买土地。
画面中,成百上千顷的良田地契,被他收入囊中。他摇身一变,成了坐拥万亩良田的大地主,从此只需安坐家中,自有无数佃户将租子送到门上。
二、高利贷。
镜头下,无数因天灾人祸而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排着长队,哭着向他借贷。那利滚利的算盘声,比世上最恶毒的诅咒还要刺耳,最终,他们连妻儿甚至自身,都沦为了他的附庸。
三、奢侈消费。
为了给老母办一场寿宴,他一掷千金,搭建的戏台比县衙还高,宴请的宾客流水般三日不绝,山珍海味倒进泔水桶,眼睛都不眨一下。
四、捐官。
他耗费一座金山,为自己那个斗大的字不识一筐的儿子,捐了一个候补道台的功名。只为光宗耀祖,并为自己的财富,寻得一顶官府的红顶子做庇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