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211章 十年寒窗终折桂,一朝案首天下知 (第1/3页)
院试这日,天还未亮,东方只泛着一线鱼肚白,黎家新宅的厨房里便已亮起了灯。
乔兮月挽着袖子,亲自将最后几味提神的草药碾碎,小心地调入一只小巧的白玉瓷盒里。
那清冽的薄荷香气混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灵泉气息,闻一下便让人脑中清明。
她将瓷盒与备好的文房四宝一同放入考篮,又仔仔细细地为黎子钊整理着衣领上的每一丝褶皱。
“外面凉,多穿了件夹袄,考场里坐久了也不会冷。”
黎子钊任由她摆弄,那双总是盛满温柔的眼睛,此刻一眨不眨地映着妻子在烛火下柔和的侧脸。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手,将她微凉的指尖握入掌心。
全家人都起了个大早。
赵桂花眼圈红红的,往儿子怀里塞了两个刚出锅还烫手的鸡蛋,嘴里不住地念叨:“考前吃两个蛋,保准能中!我儿一定能中!”
黎天佑则背着手,在一旁来回踱步,想说几句鼓励的话,又怕给他压力,最后只重重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去吧,尽力就好,家里有你媳妇,不用操心。”
一行人将黎子钊送到县城考场门口。
天色依旧昏暗,考场外却早已人头攒动,气氛肃穆得近乎压抑。
乔兮月没有像其他妇人那般依依不舍地叮嘱,她只上前一步,再次为夫君掸了掸肩上不存在的尘土,仰头望着他,柔声道:“夫君,我在家等你。”
这一句,胜过千言万语。
黎子钊心头一热,重重点头,转身,汇入了那涌向龙门的读书人洪流之中,背影挺拔如松。
考场之内,号舍林立,气氛肃杀。
当试卷发下,看到考题的一瞬间,黎子钊的眉头不易察觉地一紧。
《论民心与国运之辩》。
好大、好空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看似人人都能引经据典说上几句,实则最是考验学子的真实见地,稍有不慎便会落入陈词滥调。
周遭已传来低低的、绝望的叹息声。
黎子钊枯坐半晌,脑中闪过无数圣贤之言,却都觉得不足以撑起此题的骨架。
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强迫自己摒除杂念。
考场肃杀,号舍狭小,可他的思绪却飘回了黎河村的田埂上。
他想起了妻子站在夕阳下,望着那片绿油油的秧苗,眼中闪烁着比星辰更亮的光;想起了她在书房的灯火下,推演琉璃工坊的布局,嘴里念叨着“路通财通,民富国强”;想起了她那句掷地有声的断言——“国之脉络,在于官道。商路通,则百业兴,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