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章 镜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章 镜像 (第2/3页)

港。

    “活体运输。”他撕开备用胰岛素注射器,将药液滴在港口结构图上。液体沿着防波堤图纸蔓延,勾勒出潜艇进出通道的轮廓——这是他在部队时参与设计的军用码头隐蔽工程。

    **数据风暴(专家组 5:30)**

    林夏的六个屏幕同时闪烁:“冷链车温度记录显示,每月14号运输温度会骤降到-196℃。”她调出液氮供应商清单,“这些采购量足够保存1500个生物样本。”

    吴志明用放大镜观察从王局办公室缴获的航海日志:“看这个潮汐记录,满月前后停泊的都是吃水超过8米的特殊货轮——只有潜艇母舰需要这样的水深。”

    周慕云突然撕碎模拟画像:“我们追的根本不是逃犯,而是活体证据!”她在白板写下七个问号,“张虎在部队消失的五年,正是境外克隆人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

    **战术反推(张虎视角 6:55)**

    晨雾渗入水塔裂缝,张虎对着裂纹镜面调整假须。颧骨处的****因潮湿开始脱落,他索性撕下面具,用战术油彩画出烧伤疤痕。收音机突然收到加密频段信号,破译后的数字对应《海员医疗手册》第217页——急性辐射病治疗方案。

    “潜艇,反应堆,克隆体...”他在地图背面列出等式:液氮运输+每月周期=活体样本转移;军港隐蔽工程+辐射病=核动力舱;双胞胎年龄差+克隆缺陷=迭代实验。

    匕首猛地刺入地图,刀尖正好穿透妇产医院的地下室坐标。那里停放着二十年前火灾中“损毁“的恒温培养舱——他在退伍前参与过同类设备的拆解任务。

    **战略会议(专家组 8:10)**

    周慕云将三十张监控截图拼成时间轴:“看张虎这七次变装,每次都会在右耳后留出0.3厘米的皮肤——这是故意暴露给我们的生物识别窗口。”

    吴志明举起从冷库缴获的试管:“这些克隆细胞在普通容器只能存活48小时,但在军用级液氮罐...”他突然砸碎试管,“需要每月补充一次活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