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25章 桃溪村新气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225章 桃溪村新气象 (第2/3页)

懒”和“人缘不好”的双重铁证!

    村里但凡是能喘气、能走路的,上至六十岁还能动弹的老头老太太,下至七八岁的娃娃,全都被赵老七像赶鸭子似的轰到了田里地里忙活。能在村里清静待着的,就真的只剩下那些实在干不动活的老弱病残和嗷嗷待哺的婴幼儿了。

    就这,赵老七还觉得不够!

    他知道隔壁桃源村给村里干活的汉子,中午都管一顿稀粥,能顶饿又能拉拢人心,他自己村没那个财力搞粥棚,但他有他的“土办法”!

    他把儿媳妇唐梅叫到跟前:“梅啊,以后咱家灶上的火别停,每日把井水烧得滚开,晾凉了,用大桶装着,摆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让那些干活的人渴了,立马就能喝上……喝上……”

    他本来想学桃源村说“稀粥”,但话到嘴边实在没脸说出口,只好硬生生改口:

    “……是凉白开!对!凉白开!咱桃溪村也不能让人渴着干活!”

    于是,桃溪村村口的大槐树下,就出现了一桶桶免费的、管够的凉白开。

    虽然比不上桃源村的稀粥顶饱,但这份心意,还是让不少埋头苦干的村民心里暖了一下,觉得赵老七这老头,虽然嘴碎爱骂人,但心还是热的。

    原本挤在祠堂里的那些困难户,也被赵老七雷厉风行地安排了起来。

    他学着桃源村的样子,划出一块区域:“瞅见没?就在那!木头桩子,山里有的是,自己去砍!芦苇茅草,田边河滩多得是,自己去割!都给我照着桃源村那窝棚的样子,搭起来!我就不信了,他谢忠能搞,我赵老七照葫芦画瓢还能差到哪去!”

    在他的强力督促和模仿下,桃溪村的村民们也动了起来。连着干了半个多月,祠堂里挤着的人还真的都清了出去,住进了自家新搭的、虽然简陋但总算有个私人空间的窝棚里。

    更令人欣喜的是,村里的田地,竟也在这股全员动员的势头下,硬生生都给收拾出来了!虽然可能不如桃源村的田地那么精细,但至少该翻的翻了,该耙的耙了,露出了久违的、孕育着希望的黑土颜色。

    最让赵老七开心和村里人羡慕的,还是田大力和栓子那几个人。

    他们据说是被谢广福请去帮忙建竹楼了,一去就是十几天,回来的时候,几个人明显都吃壮实了一些,脸上也有了红光,不再是之前那副面黄肌瘦的模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