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竹楼乔迁宴 (第3/3页)
席的气氛顿时又上了一个台阶。
谢彪也来了,和自家也做了土坯房的亲戚们坐一张桌子,他们这桌格外的低调、安静,只默默吃些菜,谁不多说些什么。
其他桌的汉子们端着粗瓷碗,大口喝着香醇的黄酒,脸上泛起了红光,话也更多了起来,夸赞声更是不绝于耳。
主桌上,谢广福陪着谢里正和几位族老,给他们的碗里续上那焦香四溢的黄酒。
谢里正抿了一口,眯着眼回味了一下,赞叹道:“好酒!广福啊,你这趟京城真是没白去,好东西都弄回来了!”
一位族老也点头:“是啊,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了!广福,你是咱们村的福星啊!”
酒过三巡,话题自然而然地从家长里短转到了村里的正事上。
谢里正脸上带着微醺的红光,语气却颇为清醒:“广福啊,眼下村里修路进展顺利,再有个把月,主路就能通到官道了。挖渠的队伍也没停,按你画的图,支渠都挖到一半了。到时候估计修路和挖渠的活计差不多能同步完成。窑区那边,青砖烧制已经上了正轨,那五口馒头窑正在烧第三轮青砖,姚大姚二他们干得不错。”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振奋:“最重要的是,建砖厂用的材料,我都按你单子上列的,准备得七七八八了!石灰、黏土、木料都备齐了!再过几天,等地基夯实了,就能开始建你说的那个什么……‘阴棚、仓库’和‘标准馒头窑’了!”
谢广福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又给几位长辈斟满酒。
他等里正说完,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叔,各位叔伯,这都是大家伙一起努力的功劳。以后路通了,渠挖好了,砖厂建起来,咱们村的好日子才刚开头。”
他话锋一转,说起了更深远的规划:“眼下快入冬了,我琢磨着,老窑区那边的砖,月底都按份额卖给村里人建暖房,得先紧着这件事办。”
众人都放下碗筷,认真听起来。
“第一,‘夹墙暖房’这法子我跟里正叔提过,造价低,保暖好,能确保这个冬天不再有人挨冻。这事得抓紧,入冬前必须弄完。”
“第二,”他伸出第二根手指,“是水利。咱们挖了渠,但蓄水、控水还得跟上,我打算在青川河上游合适的位置,建一个小型的滚水坝和引水闸口,用青砖水泥砌牢。这样旱时能蓄水,涝时能泄洪,还能更方便地灌溉下游那千亩良田。这是长远的好处。还有那个滚水坝建起来还能带动咱们村的水动力工业,大大的减少人力干活。”
“等这两件大事办妥了,”他继续道,“如果还有余力,咱们村的学堂也该正经盖起来了。不能总让咱们村五六十个娃娃们天天到处乱跑了。得起几间亮堂的砖瓦房,冬天能烧地龙,夏天能通风,请个正经先生,让孩子们都能读上书。”
谢广福的语气平静,却条理清晰,虽然他们可能不明白什么是水动力……但谢广福说的每一个项目都给出了具体且可行的方向和优先级,听得谢里正和族老们心潮澎湃,连连点头。
“好!好!广福啊,你这脑子真是……真是装了多少好东西!”
谢里正激动地拍着谢广福的肩膀,“就按你说的办!先暖房,再水利,后学堂!一步步来!有你在,叔这心里,踏实!”
族老们也纷纷附和:“广福考虑得周到!”
“这是真正为村里谋福啊!”
“我们都听你的安排!”
夜色渐深,竹楼前的灯笼散发着温暖的光晕,酒香、肉香、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
谢广福的暖冬计划和村庄蓝图,如同那醇厚的黄酒一般,让在主桌共饮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浑身暖洋洋的,对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