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梁朝 (第2/3页)
一声,立刻恢复成优雅从容的模样,朝赵盗机做了个“请”的手势,赵盗机无奈,拉了一把椅子坐下。
“什么症状?”刘臻言叹了口气,问道。
赵盗机简单地将祖龙残魂所记录的记忆说了一遍,说到“太极”这个人的时候,还下意识抬头看了看晏云开。
刘臻言摸着光秃秃的脑袋,自言自语:“洪荒时代的仙神中,有太极这一位么?难不成是三清门下的弟子?”
晏云开摊了摊手:“我可什么也不记得。”
“既然已经轮回转世,不记得是正常的。”刘臻言淡漠地说。
赵盗机看了二人一眼,缓缓说道:“‘太极’收了祖龙残魂,而梁朝时残魂出现,附在了画壁上,这才有二龙腾云而出,留下画龙点睛的典故,那么……”
“那么梁朝时,太极或许也在。”刘臻言接话。
赵盗机点点头:“镜花之术最多只能追溯到梁朝,我要试试。”
晏云开毫不犹豫地说:“我也要看。”
自打张僧繇出现以来,或者说,自打赵盗机来到北京的那一刻,梁朝就是一个他们无法避免谈论的时代。
所有的事情追溯起来,都要回归到这个早已远去的、一千多年前的朝代。
刘臻言沉吟片刻,说道:“我也想看看。”
“呃,要碰额头吗?”晏云开想起上一次回到民国时的情形。
赵盗机摇头,他的功力都尽数恢复了,不再需要那种灵台接触的方式:“碰到我就行了。”
晏云开便二话不说地牵住他的手,刘臻言纠结了一下,最后将手搭在赵盗机肩上。
赵盗机启唇,吐出低沉的龙吟声,而后耳边响起风声,空中隐隐约约传来和尚们诵经的空灵梵音。
他们落在一座佛寺中。
刘臻言率先睁开眼,观察着周围:“这就是安乐寺?”
“嗯。”赵盗机应了一句,看着这座寺庙,他不禁有些恍惚。
实在是太久远了,过去了一千五百多年,他的记忆业已模糊。这座梁朝时在金陵名噪一时的佛寺,早就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晏云开皱了皱眉头,只听脑海中“嗡”的一声,心口处的偃骨骤然发亮,太极图案似乎感应到什么熟悉的力量,活跃地旋转着。
脑海中出现陌生的画面,如同多倍速播放一样,在飞快地过剧情,杂乱的声音、对话同时出现,搅得他头昏脑沉,一时有些吃不消。
“怎么了?”赵盗机敏锐地注意到他的不对劲儿。
晏云开迟疑道:“脑子里突然想起很多东西,好像是……前几世的记忆。太模糊了,抓不住。”
刘臻言看了眼天空,嘀咕:“我也有种奇怪的感觉。”
赵盗机拧了一下眉头:“可是镜花之术并不是真实的,按理说,应该察觉不到任何力量。”
刘臻言摇摇头:“我的是一种预感。而晏六的反应……他那块偃骨中必有玄机,有任何反应都不要觉得奇怪。”
赵盗机点了点头,领着他们在佛寺中行走,直到来到一块墙壁前,才停下了脚步。
墙壁前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人,三人跃到墙沿,从上往下看,只见墙壁上画了四条白龙,而站在画壁前面的那个青年,正是张僧繇。
这个时候的张僧繇还有一个带着书卷气,意气风发的青年,他画技出众,颇受梁武帝赏识,因此专门命他来安乐寺作画。
画壁上的四条白龙栩栩如生,只是都没有点上眼睛。
“张僧繇虽然傲气,说过‘点之即飞去’这种话,不过,他应当没有想到两条白龙真的破壁而出。”赵盗机淡淡地说。
张僧繇提起画笔,神情专注,给一条白龙点上眼睛。
天际响起一声惊雷,雷电劈闪,却不落在地上。
赵盗机没有再看下面,而是张望着周围,观察着附近的每一个人。
晏云开心口的太极执着地亮着。
在张僧繇给第二条白龙点上眼睛时,赵盗机终于看到了那个青衣道人。虽然前两次都没有看清他的模样,但是他只一眼,便认定了那就是太极。
因为这个人,和晏云开长得一模一样。
“在藏书阁上。”赵盗机开口。
晏云开和刘臻言抬起头,看向藏书阁,阁顶的檐角上站着一个衣袂飘飘的青衣男子,那男子及腰长发在风中飘扬,神情温和,认真地看着画壁。
太极抬起双手,手上现出一个八卦太极图形,他将八卦太极轻一抖,青色光点从中飘出来,那光芒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