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89 安重诲弄巧成拙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89 安重诲弄巧成拙 (第2/3页)

、武虔裕遥相呼应控制东川。武虔裕是安重诲的表兄,安重诲视他为心腹。

    董璋和孟知祥一直不和,这次形势急迫,不得不去求助孟知祥,愿意和他结为儿女亲家。孟知祥答应将董璋的儿子招赘上门,并派副使赵季良前去下聘。赵季良回来后对孟知祥说:“董璋贪财好胜志大才疏,将来必定危害西川,不可不防!”孟知祥一时不好翻脸,姑且和董璋周旋,且联名上书朝廷请求收回成命,朝廷方面却没有动静。

    董璋用计将武虔裕幽禁起来,又派兵到剑门修筑营寨。李嗣源见董璋已露反心,又派指挥使姚洪率兵帮助李仁矩镇守阆州。董璋有个儿子名叫光业,在都为宫苑使。董璋致书嘱子道:“朝廷割我支郡分建节镇,又屡次拨兵戍守,分明是想杀我。你为我转白枢要,若朝廷再发一骑入斜谷,我不得不反,当与汝永诀呢。”光业得书取示枢密院,安重诲怒道:“他敢阻我增兵,我偏要增兵,看他如何区处!”随即派别将荀咸再率千人西行。果然荀咸未到阆州,董璋已经反了。

    阆州镇将李仁矩、遂州镇将夏鲁奇以及利州镇将李彦琦三人急忙上书朝廷。皇帝马上召集群臣开会,勒令利、遂、阆三州联兵讨伐。三镇还没出师,东川兵马已经杀了过来。

    阆州镇帅李仁矩是个糊涂虫,听说东川兵到来马上出城迎战,结果被董璋打得大败;幸亏部将姚洪抵挡才收兵回城。

    董璋曾为梁将,姚洪尝隶于麾下,于是用密书招洪,诱令内应。姚洪将信投于厕中。董璋昼夜攻城,城中除姚洪外都不肯为仁矩效力。仁矩立被杀毙,家属尽死。姚洪巷战被执,董璋向他面责道:“我曾经从行伍间提拔汝,今日如何相负!”姚洪瞋目道:“老贼!汝昔为李氏奴,扫除马粪得一脔残炙感恩无穷【董璋年幼时和高季兴、孔循一起为汴州富豪李让家奴,李让后来成了朱温的义子,改名朱友让。董璋长大在朱温军中作战,以功升迁为列校】。今天子用汝为节度使,有何负汝,乃竟尔谋反呢?汝负天子,我受汝何恩,反云相负!我宁为天子死,不愿与人奴并生!”董璋闻言大怒,令壮士扛镬至前,刲姚洪肉入镬烹食,洪至死骂不绝口。

    唐廷闻阆州失守,乃下诏削董璋官爵,诛董璋儿子光业,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招讨使,刘知远为先锋,率兵征蜀。孟知祥立即增兵围攻遂州,董璋则率五千兵马驻守剑门关。

    却说夏鲁奇镇守遂州,发现遂州城周边地势平坦开阔,虽出入方便,但作为军事重镇似乎无险可守。于是,他根据遂州丘陵起伏、溪沟纵横的地貌特征,大胆提出“规方为城”的设想,并组织军民取外壕之土筑城墙,并在外面深掘护城河,重新建构金城壁垒。

    经过一年多的修建,遂州城面貌一新,城内房屋建筑排列有序,城外周长达10里,环绕又深又宽的护城河,上面都架有桥梁,为出入的必经之道,其东西北三面为石桥,只有南面是木板桥,同时,四门均设有供瞭望用的月城,分别叫“望鹤”“登龙”“金马”“玉堂”。修葺一新后的遂州城雄伟壮观,全城地势南北长而东西窄,形如古代的方形酒器——斗,加之商贸繁荣,复取“金满斗”之意,故称“斗城”,这也成为今天遂宁市的别称。

    930年,面对中央政府的压迫,董璋和孟知祥决定抱团取暖。他们探知朝廷任命石敬瑭和夏鲁奇为正副招讨使准备进军两川的消息后,决定趁中央军队尚未集结完毕之机先发制人,派李仁罕率军三万进攻遂州,试图拔除锲入四川的眼中钉。

    面对优势敌军,夏鲁奇一面登城固守,一面命部将康文通迎战蜀军。哪知康文通在进军途中听说阆州陷落,出城不久就率部投降了李仁罕。这下本就兵力不足的遂州更加捉襟见肘了。更加不幸的是,石敬瑭闻讯后带着夏鲁奇的两个儿子一道出兵援救遂州,可是却被占了先机的叛军扼守住剑阁,虽经苦战仍无法前进。

    接到噩耗的夏鲁奇没有气馁,他已经抱定了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在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情况下,夏鲁奇仍凭借坚城苦守遂州四个月,终因兵尽粮绝,未能挡住如狼似虎的叛军。

    第二年正月,遂州城破之日,夏鲁奇自刎殉国,时年49岁,其夫人也投井殉夫。孟知祥命人将夏鲁奇的首级宣示唐军。李嗣源痛失良将恸哭不止,追赠夏鲁奇为太师、齐国公。

    却说石敬瑭出兵讨蜀,一路之上西蜀守军望风归降,转眼间大军兵临剑门关,守将董璋闭关不战。石敬瑭问众将道:“剑门天险谁敢出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