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西域风云 (第2/3页)
兄长们一个个加官进爵,变成身着绯袍的朝廷大员。而他们自己却因为出身的问题得不到长安的注意,永远屈居人后,无法在嫡子出身的兄长们面前抬起头来,于是他们和自己的家庭反目成仇。
张延嗣,张延思二人头脑发热,妒忌功名,其兄张延锷被加官后的第四天就迫不及待地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家人,跟“竖牛作孽”的故事如出一辙。
二人杀死自己父亲的这种不忠不孝行为,不论是对于父亲张淮深来说,还是对于君父唐昭宗来说,确实称得上是“君主见欺”。
张延思、张延嗣得手后,试图接管归义军的大权。向长安证明他们也是合格的“军阀子弟”,以此来索要官职爵位。
长安还没有做出反应,张淮鼎、李明振、索勋等人又以弑父谋逆的罪名,杀死张延思、张延嗣。这样一来,张淮深的儿子全部死亡殆尽。
假如张淮鼎是直接用武力推翻张淮深,必然会宣布张淮深为“昏君”“暴君”,但张淮鼎并没有这么做。按照张淮鼎的操作,他之所以能够继任节度使,不是篡夺张淮深之位,而是因为平定张延思之乱有功而得以继位,水到渠成,合理合法。也正是因为如此,张淮深统治的合法性没有遭到否定,而张淮鼎继位的正统性也得到了保障。张淮鼎在长安待了十几年,宫廷斗争的套路学得很熟。
于是,在上演了这一出“驱虎吞狼”的大戏之后,张淮鼎在李明振和索勋【两个人都是姐夫】的支持下,登上了节度使的宝座。
现在,张淮鼎可以在境内自称“归义军节度使”了,但大家都知道这个称号尚未得到朝廷的认可,叫起来不是那么心安理得。
张淮鼎策划的政变发生于唐昭宗龙纪二年(890年)春天,按照唐昭宗削藩政策的思路,张淮深之死对唐昭宗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至于张淮鼎要颁赐节度使旌节的请求,唐昭宗肯定是不屑一顾,他巴不得张淮鼎也和张淮深一样的下场呢。
张淮鼎等不到朝廷的旌节,只好自娱自乐,自己给自己升官,除了自称节度使以外,他还先后自称御史大夫、散骑常侍、工部尚书,这顺序完全符合唐朝官员晋升顺序的体制,不知道的人还真以为张淮鼎官运亨通,不断地得到升迁了呢!也是难为张淮鼎了,这看起来不亦乐乎的自嗨,其实背后是多么的心酸啊!
龙纪二年(890年)年底,张淮鼎没有等到朝廷的任命,支持他成功上位的李明振病死了。李明振字九臬,是张议潮时期留下来的重要将领,曾在收复沙州和凉州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号称“有庆忌之勇”,是张议潮倚重的大将,因此深得张议潮赏识,并娶了张议潮的女儿,在归义军中地位举足轻重。
和李明振一起支持张淮鼎的还有张议潮的另一位女婿索勋。索勋打仗也很行,自张议潮时期就一直担任瓜州刺史,在张淮深收复甘州、凉州的战争中也立过功,被称赞为“五凉廓清,生擒六戎”。但与李明振的忠厚相比,索勋为人阴鸷狠辣,野心勃勃,权力欲强烈,他的字叫做“封侯”,可见其志不在小。
李明振和索勋扶植张淮鼎上位后,形成了两架马车并行辅政的体制。李明振的存在,是张淮鼎用来制约索勋的重要筹码。李明振死后,索勋独掌大权,对年轻的张淮鼎来说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然而张淮鼎没有太多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对付索勋。在坐上节度使之位的第三个年头,也就是唐昭宗大顺三年(892年)九月,张淮鼎也病死了。
如此频繁短暂的权力更迭带来的不仅仅是政权的不稳,更突出,更直接的问题是——归义军内部新出生的张氏男丁数量根本跟不上归义军更新换代的速度,以至于当张淮鼎去世之后,张氏直系亲族内唯一有权利继承这个位置的人,只有一个还是孩子的张承奉而已.
但是如果让这个毫无政治经验,甚至在归义军内部毫无威望的孩子直接继任张淮鼎的位子,沙州城内会发生什么事呢?
在这个天下愈来愈动乱的时代,连远在西部边陲的张淮鼎都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朝廷,还是割据政权,一个幼主在位必然会导致无数野心家趁乱而起,将整个家业颠覆,重新把政权踢进四分五裂的战火之中。
但是,归义军和那些东边的藩镇还有些区别: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中原地区,结局只是这个藩镇换个家族统治而已;而一旦归义军内部动乱,环伺在四周的回鹘人,西羌人等胡族,都会把握住机会直接将河西这最后一个汉族政权直接灭亡——所以张淮鼎知道,归义军折腾不起。
于是在892年他撒手人寰之际,将自己的十四妹叫到病榻之前,将抚养张承奉,暂时辅佐归义军运行的重任交给了这个他唯一信任的亲人。在这之后,他才放心地离开了人世。
但是张淮鼎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自认为天衣无缝的托孤计划中,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纰漏:他考虑到了沙州城内的反对势力,考虑到了朝廷或许会插手,考虑到了回鹘人或许会进攻...但是他唯独没有考虑到在自己的亲戚之中,也有那等手握重兵,心怀野心之辈。
这个人,就是后来篡位沙州的索勋。他当时是手握实权的瓜州刺史,也是张淮鼎的亲姐夫.即使在李张氏坐镇沙州,张承奉稳握合法继承权的法理情况下,张氏家族依然无法保住归义军节度使的宝座。毕竟在那个年代,最重要的不是法理,而是手中的兵马:“于是兄亡弟丧,社稷倾沦,假手托孤,几辛勤于苟免。”这其中的兄弟二人,就是张淮深,张淮鼎二人。他们先后去世,留下了索勋这个巨大的威胁;社稷倾沦,则几乎是直接痛骂索勋的篡位之举,导致张氏家族的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三代以来守护的归义军政权。
其实早在张淮鼎去世之前,甚至在张淮深执政的时代,索勋就已经开始为抢夺权力做好了准备。
索勋就任瓜州刺史,大概在乾符六年左右。他是凭着在战斗中立下的功劳才被任命为瓜州刺史的,而且不是被张淮深任命的,而是被唐僖宗直接下诏正式承认的瓜州刺史。能在战斗中被朝廷承认,足以证明他的军事能力确实不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