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这就是聪明人啊! (第2/3页)
些紧张地走了出来,见他便轻声道:“大院来电话了。”
大院指的是四合院,二丫也陪顾宁带着孩子们去过几次,习惯了这种叫法。
“什么事?是谁打来的?”
李学武看了她一眼,淡定地讲道:“先帮我打一盆热水吧。”
“是国栋哥打来的。”
二丫边往院里走,便解释了一句。
李学武没应她继续往下说,而是就站在院子里,等着她的热水。
或许是受他淡定的情绪影响,端着热水盆出来的二丫已经镇定了许多。
手里除了热水盆还有他常用的毛巾。
伺候着他洗了脸,又帮他用热毛巾擦了擦后背,二丫这才轻声解释道:“国栋哥说院里以前的邻居,二大妈没了。”
“嗯,是我那房子住对门的邻居。”
李学武点点头,解释道:“半身不遂,这半年瘫痪在床,早有征兆。”
听着他的随口解释,二丫这才冷静了下来,也想起了沈国栋的叮嘱。
“国栋哥说不用你过去,今天不会出殡,他会帮你代份子钱。”
“我知道了。”李学武将手里的热毛巾递给她,讲道:“你国栋哥做事很有规矩,如果你有不懂的都可以问他。”
“知道了,他跟我说过一次。”
二丫点点头,说道:“上次他来送劈柴时跟我讲的,有事都可以找他。”
“生活上有困难也可以找他。”
李学武微笑着点点头,随后示意了楼上讲道:“也可以跟你小宁姐说。”
“小宁姐对我很照顾。”
二丫想起顾宁对她的好,这会儿也笑着点头道:“您对我也很好。”
“忙你的去吧,这里我来收拾。”
李学武没在意她的小小恭维,这马屁是有几分真心,可见这丫头长大了。
刚来家里的时候她像一只小鹌鹑,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她都会缩起脖子。
现在让周自强来看他这个妹妹,相信他一定会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城市生活对一个年轻人的影响有多大,看后世那些进城族就知道了。
二大妈是谁,周二丫或许连见都没见过,但她能分辨出事情的轻重缓急。
电话是沈国栋打来的,她认为这个“没了的”人一定很重要。
至少是在早晨给这边打电话报丧,就说明这个邻居不一般。
她想错了,沈国栋这么早打来电话是提醒李学武不用在这件事上分心。
他知道今天上午李学武有个会议,下午要乘坐专机飞往奉城,工作非常忙。
按这个时代的人情关系,老街坊、老邻居没了,总得过去看看。
他又是厂领导,一旦知道这个消息,或者是刘海中在厂里送信儿,他应还是不应。
现在沈国栋联系了他,就算遇到报信的也能讲一句“知道了,有安排”的话。
不想李学武在琐事上分心,除了他知道李学武工作繁忙以外,还确定武哥这一次去奉城不会善罢甘休。
老三失踪已经是第三天了,结果依旧是不明不白,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个时候,几乎所有回收站系统内都知道了这则消息,大家嘴上不说,心里都已经断定席永忠生的希望渺茫了。
如果挟持他的人有什么要求,早应该安排人来对接了。
如果是席永忠自己走的,那天罗地网之下也应该有水花溅起才是。
赵老四和周常利显然已经慌了,他们没想到自己两人会闯下这么大的篓子。
周常利去奉城独当一面是周亚梅选择和支持的,赵老四到奉城则是李学武的意见。
有周亚梅和李学武的支持,两人应该在奉城大展拳脚,大干一场。
当然了,前提是安全。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业务,甚至是对所有,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同他们一起到奉城工作的还有被戏称为十三太保的老三席永忠。
他们并不意外,也不用乱猜,所有回收站体系内都有十三太保的影子。
除了边疆办事处。
可边疆办事处执行十三太保职责的是赵老四的弟弟赵老五。
从赵老五的表现上来看,十三太保的存在除了有学习和锻炼的安排,还有监督和报信的职责。
他们的所做作为很有可能在十三太保每个月给“老家”邮寄的信里体现出来。
这是一种几乎明面化的潜规则,回收站的领导没有瞒着他们的意思,可也没有具体的解释。
现在监督和记录他们工作的人失踪了,换位思考,他们该怎么想。
赵老四和周常利想的是李学武会怎么想,是不是他们做了什么亏心事怕席永忠告发他们,进而选择下死手。
如果李学武真是这么想,那他们得吓成什么样。
所以没有人比两人更急切地想要找到席永忠,也没有比他们更希望席永忠还活着。
就算有小瘪三不识时务抓了席永忠,他们也希望能保证老三的生命安全。
京城来信,明确指使,不惜一切代价,协调一切资源务必要找到席永忠。
不用想这个消息是谁下达的,除了李学武没有人敢这么大张旗鼓地下命令。
而是否能找到席永忠,或者说席永忠是否还活着,对于他们来说是个考验。
人活着什么都好说,人死了他们也别想好了,大家一起玩完。
这是回收站体系内第一次出现的危机,如果没有严肃的手段,那以后做监督工作的十三太保也好,或者是其他人就没有了生命保障。
所以,赵老四和周常利合计之下脸都吓白了,很怕被当做典型来处理。
他们想在李学武到达奉城之前将这件事完美地解决掉。
只是随着时间的临近,笼罩在赵老四和周常利头上的乌云依旧没有散开的迹象。
——
9月13日上午,李学武参加了集团管委会第41次常务办公会议。
会议听取并讨论了李学武在钢城主持制定的与沈飞第二次合作谈判方案。
高雅琴代表谈判小组向管委会做了工作报告,提交了一份意见说明。
在她提交的意见说明里提到了速战速决这个词,详细解释之下就是把能谈的谈了,把能签的签了,以免日前复杂形势之下夜长梦多。
李学武对她的意见表示了支持和认同,并做了谈判条件的补充。
关键一点是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为接下来其他项目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李怀德早就听两人就这一意见做的汇报,但现场还是认真地听了。
在两人结束发言后,他又点了程开元的名,毕竟程开元是谈判小组成员。
程开元与两人当然有意见沟通,提前做好了准备,这会儿也发表了支持的意见和态度。
老李并没有在会议上就这个议题做举手表决,在了解大多数人没有意见后,他叮嘱谈判小组三人既然要速战速决,那就不要含糊,这一次去奉城一定要有所得,有所获。
说白了就是不能白去。
组织谈判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就不用提了,专机飞一次奉城要多少钱?
你说坐火车去不行吗?
行啊,坐火车又省钱又方便,都不用去机场倒飞机了。
可是吧,与沈飞的合作红星厂本身就带着目的和心计,这种谈判的关键时候怎么可能弱了气势,落了下风。
所以专机是一定的,豪华公务飞机是必须的,谈判团队是豪华的。
如果不是有所顾忌,李怀德都想安排他那台大红旗过去镇镇场子了。
就算是大红旗去不了,可对外办还是联系机械制造厂准备了高级轿车。
谈判团队统一着装,气势上直接拉满,就算在对方的主场谈判也要当成自己的主场来谈。
所以管委会会议一结束,李学武三人便在李怀德等集团领导的期待中下楼上了汽车,直接前往机场。
路上三、四多小时,中午饭当然来不及了,只能在路上吃。
公务飞机,环境和条件自然优越,第一次参加谈判小组的成员早就想吃顿飞机餐了。
现在愿望实现了,同样的饭菜拿到天上去吃有什么不同?
答案是心情不同。
“国际饭店工程开工可能要晚很多,招待宾馆和河畔花园小区不要等了。”
李学武从车上下来,同程开元继续着刚刚谈论到的话题。
“现在已经是9月份了,三个月的时间主体工程都搭建不起来。”
他手指点了点虚处讲道:“能干一个是一个,至少要在今年把招待宾馆的架子搭起来,也好冬季施工。”
“可能有点困难,程序上的麻烦。”
程开元身着白色衬衫,领口第二颗纽扣敞开着,显然两人谈论的有些热切。
在厂办公区楼下,李学武在上车的时候程开元故意同他坐了一辆车。
一路上程开元讲了集团的发展状况,也讲了接下来的工作举措。
李学武不做评论,只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两人聊的很是投机。
“国际饭店不开工,储蓄银行账户上的专款动不了,招待宾馆和河畔花园小区的项目就动不了。”
程开元扔了手里的烟头,随着李学武往飞机的方向走,嘴里强调道:“欲速则不达,这可不是急就行的工作。”
“程总好、高总好、秘书长好!”
就在他们临近飞机的时候,乘务组成员已经在舷梯下迎候了。
都是花枝招展、青春洋溢的大姑娘,站在那里已经是一道风景线了。
更不要说齐声的招呼和温暖的微笑。
程开元止住了嘴里的话题,微笑着点头示意,他吃过亏,在男女之事上表现的尤为谨慎。
李学武和高雅琴就大方了许多,比较程开元的刻板和矜持,他是主动与周小玲等人握了握手的。
高雅琴随他一起,同大家握了握手。
是见两人如此,程开元这才走在第三位,同大家握手示意。
这样倒显得李学武是大领导,他们两个是陪同的了。
其实程开元要不要与她们握手,周小玲一点都不在意,她只在意李学武对她们、对她的态度。
现在看来,秘书长依旧是风度翩翩,气质悠然,没对她们的欢迎有什么惊艳目光或者异样遐想。
明明大家都穿了新制服、新裙子,程总故作君子也就罢了,秘书长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高雅琴把姑娘们的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