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格局碾压!工业标准化,农业现代 (第2/3页)
,我们不但能避免事故,还能大幅提高产量和质量。更重要的是,技术传承不再依赖师傅带徒弟,可以批量培养技术工人。”
会议室里响起了轻微的讨论声。这个想法确实很有价值。
李卫国趁热打铁,话锋一转:“同理,农业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再靠天吃饭,靠感觉施肥!”
他粉笔一划,指向黑板另一边,开始飞快地画图。
“这是我设计的'高效堆肥发酵池'。”
只见他画出一个结构复杂的池子,标注着各种管道和分区。
“进料口、发酵区、沼气收集管、高效液肥出口…”
每画一处,他就详细解释功能。
“城市里的有机垃圾、工厂的废料、农村的秸秆,全部倒进去,经过我配置的'高效复合菌群'发酵。”
马德福嗤笑一声:“什么菌群,听都没听过。”
“马局长孤陋寡闻不奇怪。”李卫国头都没回,“这种菌群能加速有机物分解,一边产生可以做饭烧水的沼气,另一边产出营养价值极高的有机液肥。”
他指着图上的两个出口:“这不叫种地,这叫'资源循环'!这池子,就是一个能把垃圾变成黄金的聚宝盆!”
整个会议室死一般地寂静。
所有人都瞪大眼睛看着黑板上的图纸,脑海中努力想象着这个“聚宝盆”的神奇效果。
垃圾变黄金?这话听起来玄乎,但李卫国说得头头是道,让人不得不信。
刘书记激动地站了起来,他死死盯着黑板上的图纸,又看看眼前这个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这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建议,而是一整套关于未来发展的宏伟构想!
“小李,你说的这个发酵池,建造成本高吗?”计划委员会王主任问道。
“很便宜。”李卫国放下粉笔,“主要材料就是水泥和砖头,一个中型发酵池,成本不超过五百块钱。但产出的价值,一年就能回本。”
“一年回本?”张局长眼睛亮了。
“保守估计。”李卫国点头,“沼气可以卖给饭店,液肥可以卖给农民。更重要的是,解决了城市垃圾处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