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9 章 民怨沸如汤 (第2/3页)
个好吃懒做的,万一他们果真借钱不还,这事就难办了。
不等赵叹回答,林冲又接着说出了第二个疑虑:“其二,便是三丁抽一。三弟啊,落草为寇,终究不是什么光彩的营生。咱们这些人,都是被逼无奈,才上了梁山。”
“可石碣村的乡亲们,有家有业,未必人人都愿意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过活。若是他们不愿,我们难道还要强逼他们入伙不成?怕只怕,人在曹营心在汉,日后反而会生出大乱子!”
林冲这两问,句句在理,直指赵叹计划中最核心的问题。
赵叹听完,脸上却不见半点为难,反而哈哈一笑:“大哥所虑,确实在理。不过,这些问题,小弟也早就想过了。”
“我先说第一个问题,还不上钱怎么办?好办得很!咱们梁山如今百废待兴,处处都要用人。修寨墙,打铁器,造船只,以后开了学堂,还要盖房子,哪一样离得开人手?”
“他没钱还,可以出力嘛!会木工的,来修房子造船。会打铁的,来铁匠铺帮忙。什么都不会的,有力气总有吧?上山来当个伙夫,帮着挑水砍柴,都行!”
“咱们按市价给他算工钱,一文钱都不会少他的。用工钱抵了债,剩下的还能拿回家养活老婆孩子。这叫以工代赈,咱们不亏,乡亲们也不亏,岂不是两全其美?”
众人听了,都觉得此法可行。
可赵叹接下来的话,就让林冲背上冒起一层鸡皮疙瘩。
只听赵叹嘿嘿一笑:“退一万步说,就算人跑了,或是病了、没了,也没关系嘛。不是还有家人在村里吗?老子还不上,儿子还。这辈人还不清,下辈人接着还。父债子偿,子债父偿,天经地义。总之,咱们这笔钱,是断断亏不了的。”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透着一股子薄凉之意,这一招,就将石碣村彻底绑死在梁山之上。
林冲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赵叹的法子,虽然看似冷漠,但却合情合理,甚至还留有余地,给人出路。确实是当下的万全之策了。
赵叹接着说道:“至于大哥说的第二点,强扭的瓜不甜,这个我认同。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落草,确实不好办。所以这事,还得仰仗阮家三位哥哥出面,去村里给乡亲们好好做做工作了,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他话还没说完,一直憋着没说话的阮小二突然“嗨”了一声,打断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