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制定策略,应对有方法 (第2/3页)
“这信啊,第一不会真的送出去,第二内容全是假的,第三——最关键的是,送信的人压根不知道信里写啥。”
“那谁知道?”
“没人。”他摇头,“连我自己,也只是记住大概方向。真正的情报,藏在信纸夹层里的一枚玉符碎片上。”
“玉符?”阿箬瞪大眼。
“半块。”他从袖子里摸出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一片泛青的碎玉,“原属于十年前叛逃北境的镇远将军。这人早就死透了,但他当年的手下还有人在江湖混。这碎片,是他旧部的信物。”
“所以你是说……”阿箬反应过来,“有人要是截了这信,看到这玩意儿,肯定以为你勾结北境残党?”
“没错。”萧景珩眯眼,“而且这碎片是真的,来源也能查到——十年前兵部档案里有记录。但他们查到最后,只会发现那个部队早被剿灭,主将尸体挂在城门三年,风吹日晒成了干尸。”
“等于一条死线。”阿箬拍手,“他们拿着这‘铁证’去告发,皇上一查,发现全是陈年老账,反而显得告发的人居心叵测。”
“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冷笑,“让他们自导自演一出‘忠臣揭逆案’,最后演成‘诬陷良臣’。”
“高,实在是高。”阿箬竖起大拇指,“这招叫啥?”
“三层嵌套法。”他得意洋洋,“外层放风说我对太子不满;中层安排‘醉仆泄密’,说我夜里见藩王旧部;内层埋这枚玉符碎片,专供细作‘破译’后邀功。”
“等他们层层上报,层层加码,最后捧着一堆‘证据’冲进宫——结果皇上一看,全是他妈编书的素材。”
“对。”萧景珩一拍桌子,“我就坐在府里喝茶,看着他们把自己送进大理寺。”
两人说完,相视而笑。
片刻后,阿箬收起笑容:“可咱们也不能光靠骗。眼下咱们人手有限,万一他们真动手栽赃,现场布置得太真,咋办?”
“你说得对。”萧景珩点头,“不能只守不攻。”
“我有个想法。”她忽然压低声音,“咱们要不要,拉点外援?”
“比如?”
“江湖上的。”她眼神亮了起来,“我不是流浪过来的嘛,一路上认识不少人。有些是镖局的,有些是药铺的,还有些……咳,算是黑白两道都能说得上话的角色。”
“你是说,找帮派?”
“不是拉队伍。”她摇头,“是借耳目。咱们不需要他们打架,只需要他们在西市、码头、驿站这些地方帮咱们盯着点动静。谁买了快马,谁进了黑店,谁打听南陵世子的消息——有人能第一时间递个话。”
萧景珩沉默了一会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