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4章 农业革命的种子 (第2/3页)
只是静静地看着。
他有一种直觉,这天幕不会无的放矢。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样神物,土豆。】
画面切换,一个穿着朴素的农人,正从地里刨出一个个沾着泥土的黄疙瘩。
【它的故乡,远在重洋之外,但它的到来,却深刻改变了世界。】
【它对土地的要求不高,贫瘠的山地,沙地,都能生长。】
【它耐寒、耐旱,寻常的灾年,五谷颗粒无收,它却能活下来。】
听到这里,大殿中的臣子们已经开始有些骚动。
能适应贫瘠土地,还能抵抗灾年,这简直是农家的至宝。
嬴政的眼神也微微一动。
大秦的土地,并非处处都是关中那样的沃土,北地、南疆,多的是贫瘠之地。
如果此物为真,那意味着……
“【汉·刘彻】:此物产量如何?”
汉武帝的弹幕总是这么直接,直击要害。
是啊,再能活,产量不行也是白搭。
就像百姓饿极了会吃观音土,那东西能顶饿,但不能当饭吃。
天幕上的声音仿佛听到了他的问题,微微一笑。
【问得好,它的产量如何呢?】
画面中,一户农家开始收获土豆。
他们将挖出的土豆堆成一座小山。
【请记住这个数字。】
一行硕大的文字,出现在那座土豆小山旁边。
【亩产:两千斤至五千斤。】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咸阳宫大殿内,所有人的呼吸都停滞了。
李斯手里的竹简“啪嗒”一声掉在地上,他却毫无察觉。
蒙恬的嘴巴微微张开,眼睛瞪得像铜铃。
亩产……多少?
他们是不是听错了?
还是说,这天幕上的“斤”,与大秦的“斤”不是一个东西?
可就算换算有差,这个数字也太过于骇人。
要知道,秦汉时期,上好的水浇地,精耕细作,一年的粟米亩产,能有两三百斤,那已经是了不得的丰年。
两千斤?
五千斤?
那不是粮食,那是土里长出来的神仙肉。
“【唐·李世民】:此言当真?亩产五千斤?!”
一向沉稳的李世民,弹幕里的字都在颤抖。
“【明·朱元璋】:日恁娘,这是啥玩意儿?把地翻过来也长不出这么多粮食啊!”
朱元璋直接爆了粗口。
他当过农民,讨过饭,深知一亩地能出多少粮食。
这个数字,彻底颠覆了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
嬴政的身体,第一次出现了轻微的摇晃。
他扶住了身前的栏杆,死死盯着天幕上的那行字。
他的脑子里,没有怀疑,没有质问,只有疯狂的计算。
一亩地,五千斤。
十亩地,五万斤。
一个县,一个郡,整个大秦……
如果大秦的每一寸贫瘠土地,都能种上这种叫“土豆”的东西……
那他还需要担心什么匈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