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章 入行古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八章 入行古玩 (第3/3页)

公,可百度)、甲子(行业大咖,其他方面没太大名气,估计百度也能找到,现在流行的“龘藏”APP创始人)、刚子(玩藏传的男神,帅得一塌糊涂)、原子(这个不介绍了,没啥好说的,人说是为了凑够四人),这几人的名字比较有特点,结尾都是“子”,好事之人故有此说。

    刚开始当然什么都不懂,就跟着跑腿,转古玩城、冲赛康,逛论坛、看图录,不懂的就问,很长的学习积累过程。慢慢的,对古玩行当有些了解,人们都说这行水深,其实还好,或者说我接触的藏传这方面,要简单一些,没那么复杂。

    也有人说,“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句话早就不适应于现在的行情了,还是走走销量、卖个流水,不求发大财,但是要稳妥。要是指望开个张吃三年,每天开支都不够,要吃饭,要给房租等等,而且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共享程度很高,谁手里有好货,大概什么价,能出手给哪个玩家,都是比较固定的,再说还有拍卖会的图鉴,参考范围还是有的,别想着你花三百五百捡个漏,转手卖个大几万。

    这行里有句话,觉得捡漏了,往往就是吃药了。

    所谓捡漏,指的是你用低于某物件的实际价格的价,买到该物件,而吃药,就是你用高于某物件的实际价格的价,买到该物件,吃药常见于买到各种做旧、高仿品,或者有硬伤修补过,但是当时没看出来,抱着捡漏的心态,基本都要吃药。

    每件古玩有它大概的价值,这是市场一致认可的,所以,如果对方开出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那就要当心了,别听人家说什么家里急用钱之类的措辞。还有就是,这行的规矩,一手钱一手货,出门不认,不要说买了回去觉得不合适再去退货,这不是买衣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