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82章 开发边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82章 开发边疆 (第2/3页)

纯考虑到,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天下安定,境内各族百姓的生育率很高,人口会越来越多,汉族和其他各族因为土地和资源问题,早晚会有摩擦,必须要提前想好对策。

    若干年以后,唐朝必然要发动新的一波征服活动,也需要人力去攻打、镇守、移民,都需要提前谋划、统筹考虑。李纯苦思冥想,觉得可以采取三个措施。

    第一,用五年以上的时间,先修炼内功,在把军事搞强大的基础上,大规模发展经济、科技、文化,到时形成综合碾压的绝对实力,给下一波对外征服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把境内的汉族和其他已经汉化、亲汉的民族整合为华族,成为以后大唐的核心民族和中坚力量,以后完成世界各地的征服以后,华族成为世界的领导民族。

    第三,把境内华族以外各个夷族,进行汉化教育,又保留其民族身份,以后发动新的对外战争,就让这些汉化夷族一起参与征服战争,并帮助朝廷治理新征服的地区。

    李纯认为,华夏民族源于炎黄部落联盟,当时的华夏民族仅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后面不断和其他民族融合,拓展活动区域。自黄帝开始,华夏民族先后融合了东夷、三苗、狄人、戎族、鲜卑等民族,就连唐朝宗室,也包含有鲜卑人的血统。

    唐朝的汉族,就是华夏祖先和各族不断融合的结果,把汉族和那些已经汉化、亲汉的民族一起纳入华族是必要的。但是,任何民族也是有一定的边界的,不可能无底线的全部包容,不然到最后就成了一个混血民族。

    目前是唐朝的元和十一年初,就以当年为基准,把境内的汉族和汉化且亲汉的其他各族整合成为华族,作为华夏正朔。

    仍具有其他民族特征,风俗、语言、习惯完全不同的民族,统一划分为夷族,与华族区别。

    待国力进一步强大,境内的夷族汉化以后,全国的人口也会增加不少。

    到时,开展更大规模的远征活动,境内的汉化夷人会参与征服活动,朝廷也会分给他们一定的权益,让他们参与治理新征服的地区。到时,境内的夷族分批迁出去,扩大华族的发展空间。

    要完成这个设想,必须要花至少五六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初步有效果。所以李纯决定暂停对外扩张,集中精力搞经济、科技、文化,同时加强其他各族的统治,对他们进行汉化。

    待时机成熟了,再发动第二波规模更大的扩张行动,这样稳步推进,统一世界的步伐才会更坚实。

    要想实施这个设想,就要进行华夷分治,不然以后很多夷族融入到华族里面,还怎么区分?

    在新的道、州、县组建完成以后,新的官员也到位了,各个部队也整编完毕,具备了落实华夷分治的条件。

    李纯考虑成熟以后,就和李吉甫、武元衡等人分享他的想法。

    李吉甫说:“陛下对各种事务不仅考虑深远,而且前瞻性很强,节奏很快,我们都有点跟不上。”

    武元衡说:“陛下所说的华夷分治是个好办法,所谓汉人是汉朝时的称呼,目前是唐朝,把华夏民族称为华族更合适。”

    李纯道:“很多事,必须要提前考虑谋划,不能临时抱佛脚,就比如这个华夷分治,现在不分,以后都混杂在一起,区分的难度更大。”

    李吉甫说:“目前人口增加很快,估计五年左右,荒地就会开发完毕,是要提前谋划,考虑国内华夷两族以后的生存空间问题。”

    武元衡说:“那些夷族被我们征服后,后面再让他们参与新的对外征服行动,如果他们有二心怎么办?”

    李纯道:“朝廷征服夷族,初期会有些隔阂,但他们也是大唐的子民,既然受到朝廷的统治,就是国家的一份子。境外的夷族数量很多,未来华夏民族可以带着境内夷族一起去打,打完分给他们一些权益,又不是让他们白干。以大唐目前的实力,如果哪个民族胆敢有二心,只会招来更大的打击。”

    武元衡说:“话虽如此,我们华夏人军力更强,完全可以单独对外征服。”

    李纯道:“你说的简单,对外征服活动需要大量的兵员,如果全靠华族自己来,死伤会很大,必须把境内的夷族拉上,让他们也出兵参与,算是仆从军。”

    李吉甫说:“如果境内有些夷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