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4章 整顿灰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64章 整顿灰产 (第3/3页)

可汗认为自己占有地利优势,按照胡人的传统,要经过战斗定输赢,不可能都没打仗就直接认输,回鹘内部经过讨论后,最后还是决定对抗唐朝。

    唐朝对南诏的诏书要求,南诏必须归还曾经侵占唐朝的会川(今四川凉山一带)、拓东(今云南昆明、曲靖一带)、通海(今云南红河、文山一带)三地,南诏可向其他方向拓展国土,否则唐军将武力夺取三地。

    南诏国王牟异寻认为,会川、拓东、通海仅在唐朝前期被短暂统治过,生活的又都是蛮人,目前已经是南诏国的一部分,唐朝直接索取三个大州的理由并不充分。南诏内部对这个要求普遍不满,虽然惧怕唐朝讨伐,最后还是拒绝了唐朝的要求,决定派兵抵抗。

    元和八年春,朝廷收到了两国的回复,李纯对回鹘的回复不意外,觉得南诏简直是自不量力,既然南诏选择抵抗,李纯决定不仅要夺取他的东部三州,还要把南诏剩下的国土也肢解掉。

    李纯决定先在气候温和的南方用兵,2月份,高霞寓率领平蛮军从眉州出动,往西南朝大渡河进发。南诏在大渡河沿岸布置了3万多人,企图阻止唐军过河。

    高霞寓前面参加过对刘辟的讨伐,元和七年又参加对吐蕃的战事,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对攻破南诏的防御早就胸有成竹。唐军首先向河对岸的南诏军进行炮轰,在高处设立观察哨进行指挥,哪里有人就往哪里炸,炸的南诏人仰马翻。

    南诏军本来想趁着唐军渡河时用弓弩射击,没想到唐军不按套路出牌,先用大炮轰击南诏军,大炮的射程比弓弩远,南诏军无力反击,只能被动挨打。

    打了一天,南诏军就有点顶不住了,大部队纷纷找隐蔽的地方躲藏,派少量人员观察,准备等唐军渡河时再反击。

    平蛮军副将王之孝带领水军,从嘉州(今四川乐山)出发,在望星驿一带登陆,从侧后攻击大渡河的南诏守军,打的南诏军猝不及防,立即派兵掉头迎击望星驿的唐军。

    高霞寓趁机率领平蛮军主力渡河,从两个方向同时夹击,打的南诏军大败,不得不退往清溪关固守。

    清溪关为南诏在北部的险关,地势险要,是唐军攻下会川的必经之路。放在以前,这种险关唐军打起来会很难,现在有了火器,唐军根本不怕,决定采取正面强攻、侧翼打击的方式攻打。

    由高霞寓带领炮兵在前方对着清溪关猛轰,炸的关口一片狼藉。王之孝带领少数精兵,携带火枪和炸弹,从山间小路爬到清溪关附近的山头上,占据有利位置后,唐军不断向清溪关扔炸弹,打冷枪。面对唐军的前后夹攻,南诏守军无力反击,纷纷找地方躲避火器的攻击。

    看到清溪关正面基本没有南诏军在抵抗,高霞寓指挥火枪队,对清溪关进行一阵猛攻。

    南诏军刚开始还用弓箭反击,被唐军密集的火力打的纷纷中枪倒毙,剩下的南诏军看到形势不利,当即撤退,但是唐军紧追不舍,跑的慢的南诏军纷纷投降,前后只经过三天,唐军顺利拿下清溪关。

    前后不过十天,唐军先后攻破南诏的大渡河、清溪关两个重要防线,南诏损失两万多精锐,很多南诏士兵尝到了唐军火器的厉害,丧失了抵抗的意志。

    待高霞寓带领平蛮军到达会川的府城三阜城(今四川西昌)时,这里的南诏军主力已经逃跑,仅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在守城,经过一阵劝降,唐军顺利收复三阜城。

    对于攻打南诏,高霞寓信心满满,南诏军的实力比吐蕃军弱,唐军的武器优势明显,南诏早晚会屈服,让高霞寓忧心的是后勤和瘴气。

    南诏一带,山路崎岖,通行不便,山区内又多瘴气,运送物资较难,士兵容易生病。高霞寓决定在三阜城休整一段,就地筹备物资,医治伤病员,待休整准备充分后,再攻打拓东。

    在高霞寓率军在北路猛攻时,吸引了南诏军主力在北部防御,南方兵力相对较少,蒋义率领平南军按照计划,从南线发动攻击。

    平南军从交州出发,溯红河而上,向通海进发,一路顺利攻下边关隘口贾勇步,然后直扑通海府城目则城(今云南蒙自)。南诏军在通海只有一万多人防守,在兵力和武器上根本不是平南军的对手,只三四天的功夫,平南军拿下目则城。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