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答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答案 (第1/3页)

    这就是“外面”的世界。混乱,贫瘠,充满挣扎…但,空气是流动的,声音是嘈杂的,色彩是驳杂的——是“活”的。与“圣堂”里那种被精心控制的“完美”截然不同。

    “我请求暂时留在此地。”零看着窗外,突然宣布,声音依旧平稳,“直到身体机能完全恢复至可应对外部威胁的水平。作为交换,我可以提供劳动力。”

    老林愣了一下,看着零瘦削却异常挺直的背影,叹了口气:“说什么交换不交换的,你就安心住着养伤,添双筷子的事儿。不过…你要是实在闲不住,帮我整理整理药材,劈点柴火也行,就当是活动筋骨了。”

    于是,零在溪谷地的短暂停留期,变成了一场高强度的沉浸式学习与实践。

    他学习的速度让老林一次又一次地感到震惊。辨认草药,老林通常需要反复讲解形状、气味、触感,而零只需看一遍,用手指轻轻触摸叶脉纹理,凑近闻一次气味,就能像扫描仪一样,将植物的形态、质地、气味特征及其粗略药效,分门别类地存入他庞大的记忆库,下次再见,绝无错漏。处理药材,无论是研磨、切割还是晾晒,他的手法从一开始的机械模仿,迅速进化到精准、高效,仿佛他体内内置了一套最优化程序,能自动计算出最省力、最有效的动作路径。劈柴时,他并不盲目用力,而是先观察木材的纹理走向,寻找纤维结构中最脆弱的节点,柴刀落下,往往沿着天然的裂隙精准劈开,省时省力,切口平滑。

    他更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与记录仪。他观察村民们如何用多层粗砂和木炭缓慢过滤“溪谷河”里浑浊的河水,以获得勉强可饮用的水源;观察他们如何用简陋的木犁和铁锹耕作那缺乏肥力的土地,如何轮作那几种耐贫瘠、抗污染的块茎作物;观察猎人们如何利用环境设置陷阱,捕捉那些因辐射而产生细微变异、体型较小的生物;观察女人们如何用粗糙的纺锤和织机,将采集的坚韧植物纤维变成蔽体的布料;观察孩子们如何用燧石和干燥的火绒,反复尝试才能点燃一堆篝火…

    这些,都是“摇篮”系统中从未被录入的、关于“生存”本身的最原始、最本质的知识模块。他将这些信息流,如同饥渴的海绵,贪婪地吸收、解析、分类、储存,构建起一个关于废土生存的初步数据库。

    他特意又去了一次“溪谷河”边,那条将他从死亡边缘冲来的河流。河水泛着不健康的黄绿色,靠近了能闻到淡淡的化学品味和物质腐烂的气味。河岸堆积着各种物品的遗骸——锈蚀的金属、破碎的混凝土块、无法辨识的塑料制品。他站在及膝的荒草中,目光冷静地溯流而上,投向北方,那片被老林和所有村民默契划为“禁区”的、雾气缭绕的地平线。“圣堂”,那个白色的魔窟,就在那个方向。一种冰冷的、近乎本能的警惕感,沿着脊椎悄然爬升。

    一次,他帮老林去聚居点边缘那个由几块破木板搭成的杂货摊,用几捆精心处理的止血草药换取不可或缺的盐块。他沉默地站在一旁,耳朵却捕捉着摊主和其他交换者零碎的交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