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4:好强的法力 (第2/3页)
激发人们的同情心,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行善的队伍中来,所以这种慈善活动的内在意义更大。”
卓雪兰说:“我真的想不明白,何先生十分善良,救过数不清的人,为什么还有人害他?何先生积了那么多阴德,难道还得不到上天的保护?”
宇文五行说:“哼!老天爷就是这样,有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蛮不讲理,偶尔会显灵,更多的时间在睡觉,你不能指望老天爷做什么。”他接着说:“这位何先生好事做得多,阴德却未必多。阴德,世人所做善行而不为他人所知者,就是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才是阴德。阴德虽不为人知,但冥冥中自有鬼神记载,因此某人多积阴德,天必报他。《夷坚志曾鲁公》载:宰相曾鲁公少游京师,某日居旅店时闻邻居有人悲泣甚惨。问后方知此人因欠官钱无法偿还,只好把女儿卖与一商人,得四十万贯钱还债。商人不日起行,其夫妇不忍与女儿诀别,所以悲鸣不已。曾鲁公闻言,对邻人说自己读书知义,不如把女儿给他抚养为女,遂给其钱四十万,令邻人去找商人赎回其女,并相约三天后相见。三日后,邻人果赎回女儿,但他带女儿到相约处,曾鲁公早已不留姓名经走了。后来曾鲁公官至宰相,寿至八十,其曾孙后也认宰相,皆是因他多积阴德所致。”
“《湖海新闻夷坚志续-济荒不倦》记载:李谦家贫好施,其年大灾,庄家欠收,李谦出贾千石贷给乡民,明年又天灾,乡民无力偿还,李谦当众烧毁了贷契,说债以还,无需再还。再年农谷大丰收,乡民争还其债,李谦拒不收。又明年,又大灾,李谦竭尽家产煮粥济众,又医病人,葬死者,救活人无数。有人说‘李公阴德可谓大矣!’李谦却说‘阴德如耳鸣,独己自知,人莫能知,你今已知,又何足为德?’就是这个道理。”
卓雪兰瞪着大眼睛,说:“何先生做了这么多好事,难道还没有好报吗?”
宇文五行说:“古人云:‘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佛曰‘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人生在世,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阴德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而是你做了善事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