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蝴蝶效应,开始组团 (第3/3页)
少2-3年时间,产能问题迎刃而解。
单凭任何一家,规模都显不足;三家合力仍稍显薄弱,这就需要实力雄厚的大股东牵头运作。而陈默作为万亿科技帝国的掌门人,拥有顶级的资本话语权、舆论影响力与政治议价能力。
既由他主动提出再合适不过,三人几乎毫不犹豫,当场达成一致,组建起一个强大的“本土联盟”.
在敲定相关前期准备事宜后,陈默开始让他和蔚小理的团队开始准备接下来谈判的相关材料。
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同理心,陈默分别让京城的天机阁智囊团协助,分别站在特斯拉和当地进行过分析利弊。
特斯拉被誉为新能源汽车界的“苹果”,虽陷危机,但凭借SpaceX的成功和已交付的Model S,其技术实力有目共睹。
彼岸科技园的地库中,至今仍停着陈默早前购买的两辆特斯拉。
马斯克需要华夏的市场更需要华夏极具性价比劳动力提供的工厂和产能。
切换到当地的视角,则是希望引入特斯拉这家科技企业,通过“鲶鱼效应”,倒逼国内供应链提升技术、质量和效率,从而激活整个华夏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而且近距离学习世界领先的制造管理经验,并共同培育和做大华夏新能源汽车市场。
这是一个“用市场换竞争、换进步”的阳谋。
也是符合过往华夏弯道超车的一贯方式。
沪市引入特斯拉,意在打造世界级的汽车制造中心,从而带动就业、税收和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
就像郑州引入富士康的效果一样。
这些人以为他们引来的是一条鲶鱼,但陈默知道其实这是一头饿狼。
陈默的目的很明确:将特斯拉完全挡在外面难度非常大,而且并不现实,但要尽最大可能拖延其在华落地的时间。
只要能拖上一年,特斯拉就可能濒临破产,从而断了SpaceX的‘粮草’,说不定能影响更多的事情。
集结“蔚小理”只是第一步。
随后,陈默陆续拜访上汽、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国内车企与供应链龙头,痛陈利害。
有了“蔚小理”先行加盟,宁德时代此前也获彼岸投资,陈默与曾毓群有过数面之缘。
尽管与比亚迪王传福、上汽陈虹不算熟悉,但大家对外态度一致,表示支持。
一周后,在彼岸牵头下,这些企业联合组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形成一股足以与特斯拉抗衡的本土新势力。
陈默在海外的布局同样没闲着,他给周受资打了一通电话,
“此前从三星那边赚来的那些资金,有多少?”
“82.3亿美元!”
“零头留下,你1亿,剩下1.3亿给下面的团队,然后再从之前池子里凑个整,按照之前套路,百亿美元做空特斯拉,打压其股价。”
“什么时候?”
“现在,咱们给马斯克上点强度,来一点终极压力测试!”
“收到,保证完成任务,打的特斯拉妈都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