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九章 进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九章 进京 (第2/3页)

   燕国人逐出中原,何来燕国人侵占江北一事,致使几十年来,我江南百姓年年为防御北掳涂耗这么多钱粮,还不如毕奇功与一役,一劳永逸的解决北患。让江南百姓过上百年的和平日子。怪不得阁老在政事堂就一年光景,就被官家致仕,原来眼观不过三两年光景,不能为天下博得百年安宁,又岂能宰扶天下?只顾几家几姓豪绅巨阔之利,而无友善天下世人百姓之心者,国贼也!”

    眼见素以沉稳低调著称的金华知府忽然撕破脸皮破口大骂,当场众人无不面色大变。眼见气氛狰烈,连宋清等人都皱起眉头,不悦的看着荣景,似想逐客。

    祖尧太老了,气的都有些喘不过来。

    一直闭目不言的宋慈却忽然睁开眼,看着荣景道:“道拱,没要焦躁。众位能在老夫面前各抒已见,是老夫的麽大荣幸,今官家逐奸佞,整朝纲,一切方针圣上和政事堂自有决断,这次进京老夫将诸位的想法和意见带给朝廷。老夫老了,精力已大不如前,不宜在再占着位子,而办出糊涂事来,还是向官家告老还乡为好。”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面面相视。而荣景则起身一礼道:“惠父公当面,是下官放肆了。”

    宋慈面色淡然,微微摇了摇头,而后对祖尧道:“北伐一事祖公就不要参与为好,至于海陆商贸一事,老夫的想法和祖公恰恰相反,既然别人能抢走你们的份额,全都是子孙们懒惰的结果,苏浙的陶瓷江浙商人缺如祖老所说,占了地利,但我福建的茶叶出口量并不小于陶瓷,子孙如还像以前那样,长辈创下的基业,子孙又能撑得了几年。”

    董立则稽首道:“惠父公,天下权柄何其之重,乃社稷神器也!岂可请让与人?惠父公名满天下,岂能失天下百姓子望。自当义不容辞。焉能眼看着黎黎苍生交给那些晕碌之辈。”

    其余诸人纷纷附和起来。

    他们倒不是刻意污蔑,而是这几年朝廷使用的政事堂之人走马灯似的轮换,下野的没有几个是干净的。

    宋慈道:“且看吧,国事艰难,老夫已八十有二,已不复当年之勇。朝中众臣党同伐异,又岂是老夫一人能够左右的。如能辞官还乡,还是回乡颐养天年的好。”

    众人纷纷起身告辞离去,失望而归。

    待送完外客后,宋清归来,急不可耐的问道:“父亲大人,真准备辞官告老?”

    然而宋慈看了儿子一眼,站起身来,由孙子宋华搀扶着站起道:“这么多年了,你连孙子也有了,这么还是忘不了那份痴望!”说完,缓缓的进了后堂-------

    九月二十九日,一辆牛车缓慢的进入建康东华门。

    十月三日,宋慈被招入太一殿应对,当日官家明发圣御封宋慈为腾国公,刑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事,赐原官前街史弥简府邸为滕国公府。宋慈以八十二岁高龄入东府参赞国事。

    十月十五日一早甘棠接到黄门通传这两天官家的身体又不大好,原本定于明日的进见延后,等管家龙体大样后再进宫应对。而张三丰则随王春入大内用道家真气为肃宗疏导血脉。

    这两年甘棠除跟丘处机打熬身体和向钱翰林学文外,空闲时间大多出城到皇家别院和工匠们交流些各种物品制作技巧。在这关键的节点上,朝廷重臣大多闭门谢客,已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但私底下又有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常人却不得而知。

    (本章未完,请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