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
第三十四章 相由心生 黄家大师 (第1/3页)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明此以南乡,尧之为君也;明此以北面,舜之为臣也。以此处上,帝王天子之德也;以此处下,玄圣素王之道也。以此退居而闲游江海,山林之士服;以此进为而抚世,则功大名显而天下一也。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金香玉香消玉殒之后,张湘灵提议出门旅游,金康心情不佳,想想也没有什么心情做事,就答应下来。第二天,张湘灵和金康就踏上了去西江天师山的旅途。
天师山位于西江省龙潭市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天师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天师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山因天师得名,山中建有天师府。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天师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ruliansh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