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番外篇 三国五虎将总括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番外篇 三国五虎将总括 (第2/3页)

常不辞辛劳随身守护,有时一站就是大半天。刘备辗转担任许多官职后,投奔昔日同窗公孙瓒,刘备被封为平原相,时关羽、张飞任别部司马,分统部曲。

    曹操击败吕布,被任命为中郎将。后来刘备再依袁绍、刘表,最后屯兵于新野。几年后,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桥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魏兵不敢上前后撤退,赤壁之战后,刘备夺下荆南,任命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到南郡。

    刘备入川受阻时,让荆州出救兵。诸葛亮安排关羽留守荆州,自己和赵云、张飞入川。一路走来,与民秋毫不犯,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支持。又在巴郡城下义释严颜。为刘备又得一大将。

    刘备称帝后封张飞迁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同年,刘备称为关羽报仇,东征东吴,张飞在阆中准备出兵会师江州。临近出发时,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疆谋杀,更带同其首级奔赴孙权,刘备闻得张飞都督有表,大叫:“噫!飞死矣。”后主刘禅时追谥为桓侯。其尸体躯干被埋葬在阆中,头颅埋葬在云阳,并分别建有张桓侯祠和张桓侯庙。四川阆中古城张飞墓,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桓侯祠,又称张飞庙,位于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西街西端。与因为三峡工程而名声大振的云阳张飞庙齐名。公元214年,刘备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为部下所害,葬于阆中,后主刘禅追封为“桓侯”占地500平方米。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两侧百年丹桂、鱼池与后殿室内书画相映,宁静幽雅,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亭内起一石券,内塑雄壮威猛的张飞武官像。像后有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之所以有两个张飞庙,是因为张飞身在阆中,头在云阳,故两个地方的百姓都纪念张飞。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赵云先侍公孙赞,后投靠刘备。是三国中少有的几位文武双全的武将之一,是自吕布之后三国第一猛将,单骑救主即是其能力真实写照。但其谋略也相当了得,赵云图集(6张)是刘备最为器重的大将。从事小心谨慎,人称常胜将军!演义中除了孔明之外,是溢美最多的人物。赵云武艺高超,深明大义,遭遇强敌无数而未尝一败,甚至数度击败曹魏名将张郃;在汉水河畔勇救老黄忠时,“那枪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纷,如飘瑞雪”,吓得徐晃、张郃不敢抵挡,任其在万军之中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当阳长坂坡,赵云于百万曹军中怀抱阿斗,连杀曹营名将五十四人,砍倒象征军威的大旗两面,夺去镇军长槊三条后从容离去,其神威盖世,无人能及!演义中击杀敌军将领之多,实无人出赵云之右。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备执意要为关羽报仇,此时唯一力谏的就是赵云。赵云主张北上伐魏,魏灭则吴服,而刘备不听导致夷陵大败,夷陵大败后随诸葛亮南征孟获,南方平定后又北伐。在第一次北伐中力斩韩德父子五人。大涨蜀军军威,后再第二次北伐中病故。赵云的形象可以说自古以来便是文武双全、忠勇兼备的:他一方面是严肃厚重、强挚壮猛、克服战祸、救主于危难的猛将,一方面又是柔贤慈惠、执事有班、统时选士、跟随先主经营天下的开国忠臣。赵云的这种表现,正好符合传统儒家社会对武将和人臣的要求,因而特别得到人们的推崇和喜爱,在民间说书人和剧作家、小说家的口述以及演义抬高之下,赵云慢慢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梦幻武将。

    赵云在传统民间说书人的三国武将武勇排名中经常名列前十名之一,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