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 三国外中国历史精锐部队(一) (第2/3页)
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创造了五万人,兼(加)车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所以魏武卒最鼎盛的时候应该是满员大概五万人左右。
魏武卒是当世的步战士兵除了秦国铁鹰锐士外,最为精锐和彪悍的。
三、赵国胡刀骑士
汉族的人打仗,原来都是用车,将官们乘车,每辆车后跟几十名步兵。车是计算兵力和国力的单位,如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一乘就是一辆兵车。
但当时的胡人(匈奴)打仗是用骑兵,比较起来,胡人的骑兵比汉人的兵车机动、轻便得多,赵武灵王鉴于这种情况,在赵国也练骑兵,叫赵国人都学骑射,这在巩固国防上有重大的改革意义。可是要学胡人骑马,必须改穿胡人便于骑马的衣服。武灵王叫当时的贵族大臣都改穿胡人的衣服,这就叫“易胡服”,而其中精锐则称为胡刀骑士。
四、齐国技击骑士
战国军阵的复杂化也要求军事训练的经常化,当时的军阵已相当复杂,有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形之阵、雁行之阵、钩行之阵、玄襄之阵、火阵、水阵等各种形式。并且每一处军阵又有“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等多种变化。
士卒只有熟练掌握军阵阵法,才能执戈上阵,从事战斗。如果士卒缺乏训练,不掌握军阵作战的技能,是注定会吃败仗的。
而齐国最重训练其中以技击骑士为最,分能力敌合则布阵,技击骑士个个弓马娴熟,能征善战。
荀子说:“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锱金。”“技击”即武艺,齐国的士卒个人技艺很高。但齐国的技击之士,不如魏的“武卒”。魏国的武卒,能“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轴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而魏国的武卒还抵不住秦国的“锐士”。
“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秦国勇猛顽强、天下无双的锐士,是经过更加“酷烈”的方式训练出来的。
五、大汉骑兵精锐——幽州突骑
幽州突骑大概是在汉朝兴起的,汉朝和匈奴进行了长期的战争,为了能和匈奴骑兵抗衡,汉朝也建立了强大的骑兵部队。在这样的背景下,处于北方边防地区的幽州,也在战争的锤炼当中,锻炼出了一支精锐的骑兵--突骑。
突骑为汉光武帝刘秀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刘秀最初到达河北地区时,兵微将寡,敌不过王朗等地方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