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流水不争先,只争滔滔不绝 (第2/3页)
步了,若我们还不正视自己遇到的问题,一味的攻城略地,只怕会把自己葬送在硝烟之中。”
吕布何尝不想取荆州,若取下荆州,便可把一只脚踏进长江南岸,没有了长江的庇佑,仅凭自己的数十万铁骑,足以横扫所谓的各地诸侯。可吕布并不能这么做,先不说并州内部已经是危机重重,单说是襄阳的防务,也绝不是轻易能够攻陷的。
襄阳是一座重镇大城,古往今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只因其扼守长江,连接南北,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要地。经过多年来无数先辈的多少次修筑,襄阳城算得上是一座雄城。
吕布清晰的记得,就在千年后的宋朝,正就是这一座钢铁一样的城池,把野蛮而又强悍,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骑兵阻挡在这里数十年,使得他们难以寸进半步,不得已只能迂回,从西南攻击大宋腹地。
如今的襄阳虽不比千年之后雄壮,但也是如今数一数二的雄伟城池,即便刘备只在城中留下兵马万余人,可想要轻易攻破又谈何容易。
“晋王说的不错,如今我们面临的局面绝不是内忧外患这么简单,诸侯割据只是股上之癣不足为虑,而眼下内部的问题才是重中之重若不能及时妥当的处置,难保不会出现十几年前同样的祸事,一旦失信于民,再想重塑形象只会难上加难。再这样的情形下妄动兵戈,那便是逆天而行、自取灭亡之途。”
庞统也不赞同杨修的建议,在他看来,如今内忧远比外患更加令人揪心,若一个处置不当,便可能是功败垂成之局,太平天下尚且不能幸免,何况是这个四分五裂的乱世。
杨修又何尝不明白其中道理,只是他过分注重得失,因此看待事物便有些偏颇,这时眼看众人都不赞同自己的想法,也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眼下内忧外患交织,有所取便有所得,只看晋王自己的选择了吧。
杨修发现,自己是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主公了,自册封晋王以后,吕布平日间深居简出,再不像从前一般风风火火,哪里都有他的影子。
校场上、军营中,皇宫朝堂、坊间街市,似乎他总想要事必躬亲,把一切都要看在眼里。
而如今的吕布却每日深居相府,显得格外的闲适。每有政事,他无不推脱给尚书省代为处理,平常官员见他一面都显得很难。
杨修知道,吕布这是在避嫌。自封王之后,民间对吕布的清议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