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71、相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71、相攻 (第2/3页)

戈待旦的关彝得到张绍提前动手的命令之后,旋即召集城中大量禁军人马,携带兵仗器械包围阎府、新兴王府等处,勒令府中之人束手就擒,否则就要直接发兵攻入府中了。

    阎府上下此时才发现没有了阎宇坐镇,顿时群龙无首,哪里还敢生出抵挡汉家禁军的心思,在关彝的一番武力威慑之下,最后乖乖的出府束手就擒。

    只是阎府内一众老小不少,唯独少了阎宇和他的心腹幕僚以及幼子三人。

    而新兴王府则表现得激烈得多了,刘恂拒不出降,执意负隅顽抗,召集他府上的护卫、宾客、健仆等可战之人,坚决抵挡城中禁军的进攻。

    奈何这是以寡击众、徒劳无功,不管是人数上还是甲仗上,新兴王府显然都不是关彝率领的汉家禁军的对手,一通厮杀过后,新兴王刘恂和他宾客都被关彝带兵擒拿,府中些许凶悍之辈也被禁军人马当场格杀。

    城中至此收网完毕,除了阎宇和他的心腹幕僚以及幼子三人提前走脱之外,其他人等皆数收捕下狱。

    对于这个有点瑕疵的结果,张绍虽然有些不满,但也没有自乱阵脚,他传令城中禁军严守各处城门,准备人手在全城大索。

    然后一面派人告喻宫中、台省各处,说明阎宇谋反阴谋败露、畏罪潜逃之事;一面全面布防,以关彝为统帅调兵遣将,让他拿上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诏书,会合各营禁军,天亮就出城去,收编驻扎在城东那阎宇从巴东带来的旧部兵马。

    若过程顺利,则只收缴他们的兵仗,扣押他们的军官,对底层普通士卒仍以安抚为主。

    若那阎宇早已潜入营中准备举兵谋反,则宣读平叛诏书,以大兵攻之,有胆敢抵抗阻挡者,无论军职,一概格杀毋论,将士以杀敌斩首记功。

    最后,得知姜府报官府中遇袭的消息,张绍也加派一屯城中禁军到太傅姜维府外守卫。

    名义上是保护姜维周全,防止再有刺客潜入,实际上就是担心老将姜维在这个平叛的节骨点上出现什么异动,干脆派兵马把姜府给死死看住了。

    ···

    这边城中胜负已经分出,虽然有阎宇等人走脱,但是占尽优势的外戚一方仍牢牢控制了局面。

    放眼成都,尽是外戚一方的人马,唯一还要拿下的,就只剩下城东军营阎宇旧部这一个点了。

    中护军关彝受命统帅禁军收编阎宇旧部,他也是参与大司马张绍府中谋划的心腹之人,早已提前做好了各项军事准备。

    按照蜀汉成都的兵马构成,首先是宫中、城中的汉家禁军,由昔日的禁军残存底子加上成都炎兴新军、边境战兵挑选补充的精兵共同组成,拢总有上万兵马。

    因为掌控了成都武库的原因,他们的甲仗器械也最为齐全,称得上是坚甲利兵、兵强马壮。

    其次是将领柳隐、句安受命从北境带回来的近万兵马,这一支兵马组成是二将原来的部曲加上边境战兵和南中部分精锐,平时拱卫京畿,战时奉诏出征,乃是一支挂着禁军名号,实际是中央平定四方专用的战兵。

    这支兵马驻扎在城西的军营,与关彝的宫城禁军互为表里,也有互相牵制制衡的意味在。

    最后一支兵马就是阎宇从巴东任上带到成都的旧部,兵马已不足三千,这也是当年唯一一支得到刘禅允许、入京拱卫的边境兵马。

    因为种种原因,跟着留在成都的阎宇一样,变成了一支京畿兵马,虽然没有前两支兵马那样挂着大汉禁军的名头。

    张绍一方开启全面清算的同时,也是要从阎宇手中收回这支人马的兵权,将他们收编到关彝麾下的禁军之中。

    所以本身就是这场清算的受益者的中护军关彝早就磨刀霍霍,跃跃欲试的他从城中抽调六千禁军,汇合奉诏调度的四千柳隐、句安营中战兵,共有一万兵马,浩浩荡荡地提前出城,开赴城东军营,准备连夜接收阎宇的巴东旧部。

    以他想来,自己这一万禁军兵马对上不足三千的阎宇旧部,以众凌寡,稳操胜算,料想就算有阎宇的旧部内心不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