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三将 (第2/3页)
以说他既是盐铁官,又是豪大家,为吴柝治县和地方财政贡献了不少,所以吴县令对他是客客气气,关系亲密。
但姜绍还是比较关心南安的剿匪情况,他在吴柝汇报完后就将话题转到匪寇上面。
“吴县令,讲一讲山上那股‘三将’盗寇的情况吧,本府可是听说那是犍为郡境内最大的一股盗寇,之前还伏击杀死过不少郡县兵马。”
“这。。。诺。。”吴柝顿时有些尴尬,境内有最大一伙盗寇栖息盘踞并不是什么值得当众讲述的事情,尤其是自己刚才洋洋洒洒汇报了一大堆治理地方的成绩之后。
不过他也知道姜绍这位上官是个带兵上任、大有来头的狠角色,近日更是轻易就扳倒之前代理郡务的功曹李旸一伙,再加上现场还有费立这种南安籍贯的郡吏在,所以他一点都不敢敷衍应付,连忙详细说起“三将”这犍为郡境内最大一股盗寇的情况来。
“府君,这‘三将’是贼寇的名号,据说这股贼寇为首有三名大贼首,自称是金将、银将、铁将,‘三将’之名由此得来。”
姜绍闻言点点头,在山上落草为寇的贼人或为了名号响亮,或为了隐藏来历,都会给自己生造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出来,不过这些人多数都没读过什么书,所以起的名号稀奇古怪居多。
就像当年号称有几十万的黑山军,里面的贼寇名号也是五花八门,叫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雷公、浮云、飞燕、白雀、五鹿的什么都有。
南安县令吴柝又说道:“这伙贼寇原本是由一个金将率领的,据说是个军中逃卒出身,有些勇力和狠劲,还懂点兵法,一开始也是在各郡边界流窜作案,干些抢夺、劫道的勾当,虽然不容易剿灭,但也威胁不了地方,可以说成不了什么气候。”
“但后来战事紧张,赋税徭役加重,丁壮兵卒北调,地方郡县空虚,部分奸民逃入山中从贼,加上这金将颇懂得一些招揽人心的手段,纠集了一些南中夷人、逃卒、老贼的,从一个金将变成了金将、银将、铁将三将,郡中匪寇形势这才渐渐严峻起来。”
“上任王太守也曾派兵进山剿匪打过一次,结果被这伙贼寇在山中伏击大败,郡县兵卒死伤惨重,此后郡中再无人敢言进剿,这‘三将’也就无人可制,干脆在这南安境内山中盘踞起来,连带着其他各县的贼情复炽,至此形成了地方寇患、势大难灭。”
听吴柝讲完这股贼寇从萌芽到壮大的发展阶段,姜绍再次点头,跟他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贼寇情报大体是相同的,都是因为内外形势、人灾人祸等主客观因素层层叠加,才酿成了今日境内贼寇尾大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