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士大夫之郡 (第2/3页)
露出笑容,将玉搔杖往案上轻轻一敲,就定下了今夜谋划的后续行动方案。
···
姜绍知道犍为郡的水很深,但也没料到自己的到来,更是像一枚巨石投入深潭之中,不仅会荡起层层涟漪,还要激起轩然大波。
他上任之后,专心于政务。经过与上任王太守交接完毕,他也发觉了这郡府烂摊子的症结所在。
对外,汉家制度,八月算民,然后地方官府会依照更新的户簿版籍开始征收赋税钱粮,为年终的入京上计做准备,可因为上任王太守重病一事,这征收的事情就一直拖着,进展缓慢。
这赋税钱粮没有按时入库,那其他练兵备寇、修固堤防、赈济贫困百姓等等事情自然也就拖着,郡府内很多公务已经堆积如山了。
对内,同样是因为王太守重病不能处理公务,郡中政务都交到下面人手中。
按照汉家制度,这郡府明明是太守一把手负责制,可给前任拖了这么久,活生生拖成了郡丞代理下的地方自治,虽然自己这个新太守还不至于变成“主画诺”“但坐啸”的角色,可要迅速扭转这种权力局面,还是需要借力打力,多花许多功夫的。
而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下,姜绍这位新太守偏偏还不能急,要在权力过渡期间维持住大局的平稳。
他要做的第一桩事情,就是勤政。
先着手熟悉内外情况,把能先抓到手的权力先抓起来。
这两日,他就按照太守上任的常规操作,先在武阳城内外拜祭犍为当地神祠,回访地方的名族大姓、致仕官员等等,展现出自己入乡随俗、敬老爱民的汉家良吏形象。
这可是件颇费心力体力的活计。因为犍为郡的本土神祠不少,有王乔祠、彭祖祠、朱遵祠等。其中王乔、彭祖都是道家的神仙人物,而朱遵则是犍为本土的忠烈人物。
新末年间,公孙僭号。朱遵作为犍为郡功曹,率众抵御公孙述叛军,他临阵埋住车轮、绑好战马,以示死战之心,带领吏士奋勇杀敌,最终寡不敌众,被叛军杀害。
光武皇帝刘秀听闻犍为郡的忠烈事迹,称赞说这是“士大夫之郡也!”,为了嘉奖朱遵为国死战的气节,光复益州后特意下诏拨给钱粮,让郡县为他修建祠堂,四时祭祀不绝。
姜绍之前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在祭祀朱遵这座忠烈祠的过程中自然要作一番慷慨激昂的政治演讲,用朱遵的感人事迹加强自己身上的光环,为自己后面治郡赢得人心。
祭祀完不少的神祠,还要回访不少的地方人物。郡丞李旸在公车上也跟姜绍说过,犍为郡“特多大姓,有七杨、五李,诸姓十二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