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68、抉择(请继续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68、抉择(请继续订阅) (第2/3页)

方可谓是得意赢家,赢得盆满钵满。

    这场会议,宛如一个小朝廷,未来诸多军国大事皆先在此议定,然后上奏宫中,逐项交付尚书台执行。

    居其位,谋其政。张绍执政伊始,内心还是想要有一番作为的,眼下魏国大军已退,蜀汉开始要为国计民生考虑了。

    摆在面前的头件大事是有关汉中的屯田。心腹官员拿出一沓公文,汇报有关汉中屯田的情况,又根据地方上书逐项分析个中利弊,供张绍参详决断。

    张绍凝神倾听汇报,时而捧起竹简凑近前辨认,时而又蹙眉捏须,搜刮记忆做思索状。

    汉中的事情,他和心腹们考虑了很久,在主将的人选上,他定了辅国大将军董厥。

    这样一来,董厥、张翼、廖化三将各非一系,董厥又能压制姜维麾下的兵将,堪堪实现人事上的分权制衡。

    人是选好了,但汉中的烂摊子也得收拾。有魏国这个敌国外患在,又调走了蜀汉最能打的老将姜维,汉中的防务就必须加强,以防魏军趁虚而入。

    加强汉中防务,少不得向前线输送钱粮。眼下百废待兴,国库拮据,之前在汉中的姜维倒是想了一个法子,趁着战后整饬大兴屯田,以减少后勤的压力,还把那个心腹李简放到了汉中太守这个位置上,让他主理屯田之事。

    经过李简度田、料民、案户、訾算一通折腾,汉中防务的部分钱粮有了着落,但地方上也不都是任人拿捏、默默割肉出血的角色。

    姜维不在了,这些缙绅大族的压力自然给到了朝中的大人物身上。有人攻讦李简在任上搅得天怒人怨、大失民望,还有人扯出他魏国降人这一身份大做文章,提议把他调离汉中前线。

    “等过几日与樊令君那里敲定一个数字,就先拨付部分钱粮到汉中前线应急,还有如汉中郡所请免了那些遭了兵灾的县今年的赋税,至于那些攻讦李简的上书,都让台省留中不发。”

    张绍揉了揉额头,汉中这个烂摊子暂时还得有人先收拾着,问题能缓则缓,等真到了地方民怨压不住的时候,再通过董厥拿那个酷吏开刀。

    “永安那边,东吴的兵马战船是退了,但之前第一批被扣押的使臣再无声息,宫中的意思,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来。”他主动越过汉中的破事,说起最近蜀汉与另一个邻国的干系。

    说起来,这一次魏国大举伐蜀,东边邻国东吴的不要脸政治本色再次发挥到极致。

    他们一开始也发兵牵制魏军,可听说魏兵攻入蜀地,蜀汉覆灭在即后,立马转变主意想要分一杯羹,出兵溯流而上,表面上假称救援,实际却是要袭击永安城。

    结果被永安守将罗宪识破,他果断领军击退了偷袭的吴兵。

    东吴干脆也借着这个理由撕破脸面,调集吴将陆抗、步协、盛曼诸部大批战船、兵卒直驱永安城,一副攻城略地、瓜分蜀地的凶狠模样。

    朝中当时一门心思扑在内部争权和北境魏国大军上,没有多余力量去救援永安。右大将军阎宇却不同意,一再奏请由自己亲率大军前往救援。

    宫中慎重考虑之后,虽不让阎宇借机控制巴郡、巴东等地的军权,但还是派出了使臣兼程赶往永安消弭误会,委曲求全,请东吴退兵。

    结局不言而喻,使臣一抵达就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