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85章 诸葛治蜀,启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85章 诸葛治蜀,启动 (第2/3页)

古来长久之计不外‘和亲’、‘赏赐’、‘互市’。

    “和亲、赏赐之说,不过是粉饰之言,实则力有不逮,故而向异族献出女子、钱财,以求一时之和罢了。

    “然此举只会将其胃口养大,焉能长久?”

    刘备与诸葛亮闻言点头,话虽直白,却正是这个道理。

    “以战求和,则和存;以退求和,则和亡。首先自然是要一战将其击溃,而之后欲使其不复反,除收其兵令其不能反外,亦当收其心,使之不欲反。”

    之后刘禅详细说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南中大族叛乱,不外乎为了自己继续当土皇帝作威作福,不欲接受中央管制,不想承担纳税、征兵之类的义务。

    这是要重拳出击粉碎的。

    而南中之民追随大族叛乱,则有生活困苦,文化相异,只看见臣服带来税赋等坏处、没享受到好处等原因。

    只要能让其认识到对抗死路一条,完全没有成功的可能性,臣服反而能带来生活的改善即可。

    这两点都是知易行难,归根结底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己方足够强大才能做到。

    【家族和睦触发】

    【刘备好感度+1】(97)

    老刘与诸葛亮欣慰点头,这些他们并非不知道,但刘禅小小年纪也能看得如此通透,实属不易。

    尤其是老刘,如今儿子领兵作战的能力他已经十分满意了,但当主君也不是光会打仗就行了,今日闻听此言,又放心不少。

    商定了南中对策,话题既然引到了“打铁还需自身硬”上面,诸葛亮便又接着说了下去。

    “如今有曲辕犁,大利农耕。但汛期将至,水利之事亦重。臣虽已派人督修都江堰,还望大王设专职督管此事,并将岁修之制纳入蜀科,以律法规之。”

    刘备有些疑惑,修个都江堰而已,有必要这么大动干戈吗?

    “有都江堰,方有益州天府之国美誉,此实乃国之命脉,不可不察。”诸葛亮严肃道,而后起身,将一卷竹简递过。

    益州并非一开始就是受上天眷顾的天府之国,相反,有都江堰之前,蜀地常受岷江肆虐之苦。

    而修筑都江堰之后,分岷江之水,每逢汛期非但不会再侵害百姓,反而充分灌溉了万顷良田,益州这才有天府之国美誉。

    说是国之命脉,并不为过。

    然而在诸葛亮之前,还从未有人将其上升到国策、律法的程度。

    老刘看罢愕然,又将其递与刘禅。

    刘禅拿过一看,这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维护都江堰的全部细节,就连泥挖多深都有具体到寸的规定……

    只能说,确实是诸葛亮办事的画风。

    细,太细了。

    而后诸葛亮又取来一把石尺:“大王可以广发此尺,令官吏河工以此为准。”

    刘备:“……就依军师。”

    “欲充实府库,壮大我军,唯薄赋敛,无尽民财,方是长久之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皆是为此。”

    之后刘禅就听着诸葛亮这位三国后勤之神、传奇奶王阐述自己的观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