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张济试探 (第2/3页)
不防。
他略作沉吟,脸上适时露出忧虑之色,试探着开口:
“刘将军高义,济感激不尽。得知中郎将下落,我心稍安。”
“只是如今兵疲将乏,久留反成将军拖累。既知中郎将在邺城,我欲尽快率部前往会合,重整旗鼓,再为中郎将效力。”
“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刘备何等敏锐,一听便知其意,却不动声色,反而朗声笑道:
“张将军所言极是!正该如此。将士血战待休,与主力会合方为上策。董中郎将正值用人之际,将军此去必能助其一臂之力。”
言罢,他竟主动从怀中取出董卓所予那可调动西凉兵力的令牌,递向张济:
“此乃中郎将信物,将军持之,路途或可便宜行事。”
他言辞恳切,全无挟兵权之意,一心只为张济返程铺路。
在他心中,邺城每多一分兵力,将来若他拖不住张角,便多一分胜算。
张济见状,心中大石彻底落地,涌起的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惭愧,与对刘备胸怀的深深钦佩。
他连忙推拒:
“不可不可!此乃中郎将交付将军之物,济安敢接受?将军放心,张某定率弟兄安然抵达邺城!”
刘备也不勉强,收令后详细告知邺城路径、沿途黄巾势力,更主动拨付部分伤药粮草。
其周到慷慨,令张济叔侄心暖。
这时,一直沉默的张绣,忍不住开口,语气比之前客气了许多:
“刘将军,不知您之后有何打算?”
牛憨之勇已令他折服,而刘备身上那种迥异于西凉军阀的气度,更激起他的好奇。
刘备目光转向北方,那是广宗、巨鹿的方向,黄巾势力的核心所在。
他的声音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备受皇甫将军与卢师所托,不敢忘怀。”
“董中郎既去邺城整顿大局,备便毛遂自荐,留在此地周旋。”
“冀州乃天下腹心,决不可任黄巾肆意蹂躏。”
“我等在此,或袭扰其粮道,或剪除其羽翼,虽力薄,亦要叫贼寇不得安宁。”
此言说得平淡,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件理所应当的小事,而非要以孤军深入虎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