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第2/3页)
“仲和,汝不必自责,此番我军已经是取得了一场大胜,足够让凉州剩下的魏卒胆战心惊,不敢轻易的进犯我军!”
赵云摆手道,整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显得特别的精神,如同年轻了几岁一般。
“到时候,就将姜家的罪行公之于众,让其余的世家看一看,让他们收了那些不该有的小心思!”
郭侃拱手建议道,这就是一个杀鸡儆猴的好机会,用姜家的人头来震慑其余的几家。
让他们明白与季汉作对的下场,与曹魏相联通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
“确实,一定要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威严!”
赵云点头道。
另一侧,曹休将周鲂写给他的七封信拿给军中的将领看。
周鲂为了向曹休““投降““,前后写了七封降书,主要是
第一封:周鲂派亲信董岑、邵南携降书投降,请求曹休接应。
第二封:曹休并没有相信周鲂的第一封降书,周鲂指出自己并非反复无常之人,但是在东吴受到构陷,有生命危险。希望曹休相信自己。
第三封:周鲂提到之前的鄱阳太守王靖(被张温弹劾),因为鄱阳出现山越叛乱受到严厉谴责而内心忧惧,决心投奔曹魏失败被处死。周鲂以王靖自比。另外周鲂有提出,鄱阳山越名义上归顺东吴,实则仍然不受控制,寻求机会反抗东吴。而且东吴有北伐的计划,吕范、孙韶、全琮、朱桓、诸葛瑾、步骘、朱然、陆逊、潘璋包括孙权等重兵名将都悬军在外,东吴国防空虚可一鼓而定。
第四封:周鲂强调董岑、邵南长大于自己家门,就像自己儿子一样亲密。建议曹休留下其中之一等待后信,让另一个人回到东吴,借口后悔叛逃到曹魏。
:类似第三封,承诺自己在长江以南接应曹休,最好有军队牵制北伐的东吴军队。不赘述。
第六封:强调孙权大军在石阳,希望曹休迅速接应自己。
第七封:请求曹休授予自己用于赏赐各山越首领的印绶,以及代表曹魏的旌旗依仗物品。
司马懿认为曹休的判断非常准确,并提出愿领一军协助曹休。不过,建威将军贾逵却提出异议。他认为这很可能是东吴的诱敌之计,不可轻信。最终,曹睿还是同意了曹休的方案,并派司马懿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