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瑜之于我,便是徐臻之于曹! (第2/3页)
让许贡看到了孙策的蛮横粗暴,同时明白在江东虽然士族归附,但心中不服者甚,他与孙策又一直有私仇,所以忍辱负重的在他麾下,任由打压多年,委曲求全就为了等这样一个机会。
而不光许贡是这样,很多士族都是如此,他们和孙策或是有侮辱之怨,或是有杀亲之仇,这些仇怨都不是随着时日推移会化解的。
因为孙策本身就不打算去化解这些。
于是在未来某日中奖爆发,许贡不过是个中义士的其中一人。
从营地内出来,刘备顿时明白了整个缘由,居然还有徐伯文的影子在其中,他人已经在西凉了,却还可以用计除掉江东的小霸王。
其心思实在是他阴狠。
刘备从没见过这样的人,就好像,徐伯文只要每日没事做,就去埋一把暗刀,随时随地有可能冒出来,在背后捅一刀。
他哪里来的这么大的精力?!
和这样的人斗,好在自己还不是他首敌,日后若是两军对立,一定要日防夜防。
不可有丝毫的掉以轻心。
但是,刘备也从其中嗅到了一点。
让他值得欣慰之事。
“云长,今夜问话不可告知任何人,”刘备一出来,马上嘱咐了同行相问的关羽,一时两人都是情不自禁对视一眼,眼里略有震撼。
若非是亲耳听见,恐怕也还觉得匪夷所思。
“云长明白。”
关羽点了点头,抱拳应承下来。
“好,”刘备拍了拍他的肩膀,又说道:“将许贡送去给江东,他们或许已经等急了,且告知子敬,我意尊孙权为江东之主,他知晓便可,不必告知吴侯。”
“诶,明白。”
关羽当然不知道刘备心中所想,但是他明白如此刻意安排,必有其意。
刘备望着关羽转身而去,轻松的叹了口气。
他忽而想明白了一件事。
这些年,江东的屠刀,几乎都是孙策一人所下,而孙权则是刻意与江东诸多士族交好,行走拜访,多年来寻师访友。
这足以说明,两兄弟的关系便是如此,兄长以武勇镇压,收服士族,方可如此快速扩张领地,得无数兵马在手。
而弟弟孙权,则是一直以柔和姿态相对,寻师访友与江东诸人交好,广交根茎脉络。
如今,正是孙权上位之时,他一旦上来,定然会极快的安定人心。
说不定,或许这一次,曹氏还有可能是帮了他的忙也不一定。
……
江东,鲁肃收到了刘备的消息。
很快就告知了孙策。
在临近江边大营的建业城内,孙策还没有返回柴桑养病,鲁肃匆匆走进,告知了从江对岸来的消息。
而且鲁肃直言不讳,告知了刘备的原话。
孙策虚弱的躺在床榻上,无力的动了一下手臂,鲁肃立刻贴近了去,认真聆听。
“既如此,当拥立孙权,日后力主其上位,将张昭、周瑜叫来,我还需再嘱托。”
“子敬劳苦,虽位不及众望族之后,但深得我心。”
“权儿,尚未成熟,羽翼不丰,且麾下忠心兵马不多,我原本打算在这些年之内,逐步将军权交托一部分给他,可惜来不及了。”
“我孙氏之基业,全在我父与我,镇压士族,子敬乃是商贾巨富所举,定要好生辅佐,我将权儿托付与你。”
“但对外,我只说托付给公瑾与张昭,因他二人分别为我江东文武大员,不可怠慢。”
“公瑾是我生死兄弟,但事出突然,我,还来不及问他心思,不知他对权儿如何……”
“若是有二心……我还需得见他一面。”
“咳咳。”
话说到此处,孙策就觉得面门火辣辣的疼,勇武至极的他,本身也躲不过这袭杀。
本身开春后曹军因长江涨水已经退兵,他也稍稍闲暇了下来,有工夫在郊外猎场打猎,散心谈事。
松懈下来之后,也不会多思曹军之事,紧绷的神经只想稍有消息,但却没想到,在这当口,中了人家刺杀埋伏。
面门被当口穿过一箭,招致此祸。
也不知,能否再撑到周瑜回来。
周瑜在北方靠近合肥处,逍遥津附近镇守,招兵买马正是时节,而且合肥守军一直是蠢蠢欲动,说不准何时就会进攻,若是贸然将他召回,恐怕会有乱象。
越是在此时,就越不能过于慌乱而导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