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三三 必胜 (第2/3页)
。
与之相对的,近卫军加上京畿卫戍部队这两万人俱有些寒酸了,孙东符把大军布置在隆起的高坡之上,高坡与草地之间有一条废弃的河道,因为河水冲刷形成的断崖足有两丈余高,砂岩质地的高坡和松软的草地就被这个横着割裂开来。
这是孙东符精心选择的营寨,拥有广阔的视野,高坡之上密林可以安置仅有的千余骑兵,而树林之后的平台则是两个炮营的天然阵地。
“世子爷,宫帐军的使者来了,说是前锋六千人已经运动到了九龙沟一带,随时可以投入战斗。”一个将领上前汇报到,这个年纪比孙东符稍长的将领本是不死军的军官,如今被孙东符拉来赞画军机的,名叫方正心,是澳洲总督方正化的幼弟,二人自水师蒙学的时候便认识了,还结拜了兄弟,是孙东符的左膀右臂。
孙东符坐在了座位上,看了一眼一旁神色局促的宫帐军的使者,笑问道:“怎么,你们不准备坐山观虎斗了?”
使者一下跪在了地上,说:“世子容禀,实在是漠南新乱,彻辰夫人和乌日娜别吉都不在,我等着实没了主心骨,才想着按兵不动,等待秦王命令的,如今我等已经幡然醒悟,请世子爷给我等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幡然醒悟?”孙东符神色一冷,问道。
那使者自然不敢隐瞒,连忙说:“是.......是额吉尔老大人出面,斥责了几位将军.......。”
孙东符冷哼一声,这件事他自然知道的,额吉尔从军中退了以后,叙功被授予了侯爵的爵位,封城就在宣德城,阿布鼐造反之后,曾派遣使者上门,要求其附逆,额吉尔亲手斩杀使者,表明对朝廷忠心,在听闻彻辰夫人的宫帐军按兵不动,且有人带兵投靠了阿布鼐之后,单枪匹马前往了宫帐军驻地,这才有了宫帐军这次出兵。
“好了,以往的事情我既往不咎,告诉你们将军,让他们继续向西运动,一旦叛军溃散,即刻追击。”孙东符说道。
使者千恩万谢的去了,而孙东符麾下的几个将军都是跃跃欲试,他们好不容易从诸多同僚之中抢得这次参战的机会,自然要立下大功的,此时正一个个摩拳擦掌,见孙东符一直不下命令,方正心只得说道:“世子爷,如今近卫军兵马已经到位,请世子爷指示方略。”
孙东符看了看战场说道:“命令两个炮营和林中的骑兵隐蔽,不得暴露目标,没有我的命令也不得开火出击,在我军各步营之中,京畿卫戍部队最为精悍,装备最好,便将两个营布设在西侧的谷场和高粱地里,护住我军左翼吧,其余营伍在环列高坡,修筑工事,拒敌固守。”
“这......。”一群将领相互看看,皆是有些无法理解。
从战术上讲,孙东符的布置极为合理,毕竟在高坡以东不是沼泽地就是灌木丛,蒙古叛军都是骑兵,除非绕行二十里,否则绝难对大军右翼构成威胁,而左翼则是农庄和田地,卫戍部队装备精良,战力远超麾下这些二线部队,自然应该顶在那里。
众将不理解的是,大军为何固守待援,虽说仅有对方的四分之一兵力,但是没有认为这场仗会输。
方正心轻咳一声,让所有人安静下来,他是非常理解这些年轻将领们心情的,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出自陆军讲武堂或者海军学堂的将领,多是秦王嫡系的后代,等到他们上战场的时候,大仗和血战基本上打完了,即便是在如今的印度和中南半岛,大明的军队也在利用技术优势横扫那些土著,除了镇暴和清剿,他们几乎没有打过像样的战役,好不容易有仗可以打,又是在万众瞩目,世子麾下,如何能不激动呢,最好就是主动出击,一战而定乾坤,既能立功受赏,又能青史留名。
孙东符久在军旅,又何尝不了解呢,他环视众人,问:“依着你们,该怎么打?”
既然能从军校毕业,将军们指挥能力都是在水平以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