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九 贼寇终焉 (第3/3页)
李定国,而刘文秀又在改土归流和四川拨乱反正上立有大功,张献忠及西营将官全部免死,但是会对外宣布刘文秀夺权,张献忠身死,尸体与王兆麟等一道,发往中度凤阳,祭奠被张献忠惊扰的皇陵。
四川各地的官将,若接到秦王和刘文秀的命令便投降的,便有按照官职高低,予以钱粮安置,士卒就地落户,将官则返回陕西故乡。若是不投降的,待王师剿灭,依律治罪,但是也免除死罪。
张献忠听了,道:“倒是承了你老三的人情了。”
“你一家会和刘王一道,安置到吕宋去,吕宋总督是本官侄孙,倒也不会亏待你们的,至于你本人,还是先去一趟漠北吧,秦王当年答应了李定国将军,总得让他看到你活着吧。”
“你张献忠这辈子最大的成功就是养了几个好义子,日后为国出力,也能消抵你的罪过了。”
崇祯十九年,秦王府。
孙伯纶在处置西营的奏折上盖上自己的印鉴,见方正化站在一边,给身边的侍者微微点头,便给了他一个凳子坐下,孙伯纶问:“西营改制,西朝覆灭之后,四川那边民情如何,我这边也只是说几个土司有所动荡。”
方正化回答道:“那是四个逃回自己的村寨的土司,两个回去之后便被当地的土民杀了,还有一个被扭送回来,最后一个已经被汉中军剿灭了,只是土司一家逃跑了罢了,四川对此事倒也无甚反应,倒是杀了汪兆麟等人,有百姓庆祝的,反倒是张献忠,还有人偷偷祭祀呢。”
孙伯纶笑了笑,说:“张献忠做流寇的时候,没少杀人,到了四川,不打仗了,倒也没有过多作恶,反倒是杀了不少地主劣绅,对于百姓来说,已经是除暴安良的侠士了,倒也不用多管,等朝廷的官吏去了,若是做的比张献忠更好,倒也不怕百姓闹事。”
“是,朝廷才是民心所向嘛。”方正化凑趣的说了一句,然后从袖子中拿出一本秘折呈递到了孙伯纶面前,说道:“殿下,这是云南的沐天波,贵州的张士奇,广东的沈犹龙送来的折子,也想着顺势反正。”
孙伯纶接过折子,看了一眼,随手放到桌边,对一个书吏说道:“存档。”
“这三省的土司尚未完全改制,倒也不慌。”孙伯纶对方正化说道。
方正化擦了擦头上汗水,说:“这三人都是心有忧虑,这几年虽然没有倒向南京那边,但是税赋什么也都没少,总是怕朝廷会因此问罪,几个人托老奴问一嘴,要不要截留税赋,或者干脆把税赋交给朝廷?”
孙伯纶摆摆手:“罢了,让他们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便是,江南的事无需操之过急,南京叛逆已经是瓮中之鳖,前两日吕宋那边还传来消息,说是有几个江南缙绅感觉大难临头,逃往海外被捉了呢。”
方正化微微点头,没敢再问,不光是他,朝中许多重臣对秦王迟迟不南下解决江南,统一全国都是不解,虽然南京已经构不成威胁,但按照道理也不该纵容其肆意妄为,原本方正化还想着,趁着此次解决献贼,祭奠中都皇陵的机会,一股脑打过长江去,彻底解决东南,一统大明,却不曾想秦王仍无此意。
正想着要不要告退,忽然听到外面传来王府管家的声音,原来是世子从蒙学回来了,孙伯纶起身说道:“既然在这里了,中午也莫要走了,一道与世子吃个午饭吧,他肯定带了几个同学回来,你那最小的侄孙,便是他的狐朋狗友,你我都算是长辈了。”
在如今的京城,能得到秦王家宴赏赐的,无一不是亲近之人,方正化也就留下来了,秦王府倒是没有什么大规矩,吃饭很是随意,方正化静静听着,世子已经取得了上舰做见习生的资格,但考虑年纪,秦王并不允许,世子自然不乐意,秦王便说,若桌上这些同学都能获得资格,便安排他们在一条船上,世子这才同意了,几个孩子也是欢呼雀跃。
方正化打量着几个孩子,除了自家的小侄孙,其余几个都是将帅子孙,年纪稍大的更是吴甡的长孙,显然,这是秦王有意为世子打造班底了,他忽然想起一直被推后的南征计划,方正化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那腐朽将亡的江南,是不是秦王给世子准备一块垫脚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