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六 国运之战 (第3/3页)
,厚度达到了一尺半(48厘米),而在第二第三层甲板上,还敷设了一层金属铅板以增加防御力,而水线以下的船壳,全部敷设铜皮,有效的防止了海上生物对船板的侵蚀,最重要的是,让船底变的光滑,提升了航行速度。
因为触发引信仍然不够成熟,依旧采用的是原有的炮弹,但是这六艘军舰上的舰炮并非铸造火炮,而是用采用钻膛技术生产出来的,更加轻便,而内部更加光滑,炮弹与炮管之间游隙较小,可以获得更大的动能和射程。
只有孙伯纶知道,虽然在各种技术条件上,都没有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但是六艘战列舰的技术水准已经超越了西方战舰整整一个半世纪,实际上,孙伯纶一直想制造出排水量超过三千吨的大型战列舰,企图通过技术和建造能力弥补登莱水师的战术和指挥短板,但造船技术可不只是需要学习,那需要上百年的沉淀。
主力舰队抛开钓鱼岛继续南下,在鱼山岛一带与先遣舰队的主力舰汇合,形成了一支拥有三十六艘主力舰和二十多艘其他补给、侦查舰只组成的大舰队,他们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攻击正在围攻澳门的荷西联合舰队。
舰队旗舰君权号上,沈廷扬拉开百叶窗,看了一眼外面糟糕的天气,他的表情依旧平静,但内心早已澎湃起来,早在先遣舰队南下夺取台湾北部的时候,他就向秦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那就是率领登莱水师全部主力绕过台湾岛,突袭荷兰远征舰队。
这个计划得到了秦王的支持,而台风的到来,让局面变的扑朔迷离起来,只有主力舰才拥有在恶劣天气下远征南中国海的实力,包括双桅纵帆船和小型盖伦船在内,都无法在这种天气下安全抵达目的地,而且荷兰舰队的主力不是在大员,而是围攻了澳门。
但是沈廷扬依旧义无反顾,与其让荷兰人把登莱水师一步步从台湾逼到旅顺,不如与其大战一场,除非完败,否则在战略上大明都是胜利的,毕竟这样一支规模的荷兰舰队是不可能永远待在东方,也不可能承受太大的损失!
在与先遣舰队汇合之后,主力舰队重新编列,成为了大舰队,大舰队的各支队指挥官和各舰的舰长都是来到了旗舰之上,将指挥室挤的满满当当。
“伯爷,人齐了!”郑鸿逵低声说道。
沈廷扬微微点头,关上百叶窗,环视一周,看到的是一张张年轻而又兴奋的脸庞,他心里很清楚,五年时间能够拥有这么一支强大的舰队来源于朝廷对于水师毫不吝啬的投入,无论是造舰还是训练,可是随着对西方海军的深入了解,沈廷扬越发感觉一切并不是钱就可以解决的。
确实,登莱水师拥有数量庞大的舰队,经验丰富的水手,和用无数的弹药堆砌出来的精锐炮手,以及从不死军中挑选出来的随舰战兵,但是那又如何,眼前这些舰长包括自己在内,有几个打过海战?
他们可以学习到航海技术、操船技术,甚至可以奢侈的在海面上演练各种战术,但是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登莱水师以往的胜利,多是建立在经验丰富的佛罗雷斯身上,缺乏实战经验的军官们可以把手中这支军舰的实力发挥出来吗?
沈廷扬不知道,这个答案,甚至连秦王也不知道,但是秦王愿意赌一把,因为胜利的果实实在是太美味了,只要赢了,从好望角到日本海,再无一支对抗大明的海上力量,五年甚至只需要三年,大明就可以把西班牙人、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驱逐出这片区域,获得他们用一百五十年开拓的成果,一举奠定大明在东方的主导地位!
“如果输了,怎么办?”沈廷扬曾经这般询问孙伯纶。
那个男人只是笑了笑:“五年之后,再赌一次!”
指挥室内无人说话,只有外面的海浪不断拍打着君权号那坚固的船壳,沈廷扬拿起身边一个长条锦盒,取出一幅卷轴,缓缓打开,上面写了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国运之战,中兴之机!
“诸位,此战意义,便不用本官赘述了吧,大明兴衰,就掌握在你我手中了!”沈廷扬认真的说道。
“愿为大明效死!”所有的将官都是站了起来,高声说道,一时之间,气势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