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6章:热搜预知的学术反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6章:热搜预知的学术反击 (第2/3页)

,再编两个可验证的模拟实验。”

    “哈?”陈墨愣了两秒,“你这是要往核心期刊投啊?”

    “不投。”陆砚之敲着键盘,“只要长得像就行。我要让记者抄的时候,觉得自己在引用权威研究。”

    五分钟后,陈墨回传文件,标题下方多了行小字:“采用SPSS 26.0进行方差分析,置信区间95%”,底下还附了个假模假样的流程图。

    陆砚之满意点头:“干得漂亮,下次评职称我给你作证——你确实会用统计软件。”

    “滚。”陈墨笑骂一句挂了。

    小唐端着咖啡进来,瞅了眼新文档:“这下好了,网友看不懂,记者不敢瞎写,资本方还得装懂行。”

    “这就对了。”陆砚之眯眼盯着屏幕,“等明天早上,热搜就会从‘顾晚舟烧钱’变成‘顾晚舟推动行业升级’。”

    他顺手把精简版发给三家影视类学术公众号,附言写道:“某顶流影后自费搭建中世纪战场,背后有完整技术论证支撑,如需原始数据与建模过程,可提供。”

    又私聊几个相熟的文化记者:“醒醒,别光拍她吃薯片了,重点是她砸钱砸出了拍摄标准革新。”

    安排完这一切,他看了眼时间:凌晨两点十七分。

    电脑右下角,微博热搜监控页面悄然刷新。

    原本高居第12位的#顾晚舟浪费资源只为耍大牌#,热度曲线开始平缓,评论区出现零星质疑:“等等,绿幕真的安全吗?我朋友在剧组做灯光,说反光问题挺严重的……”

    与此同时,一条新词条悄悄冒头:#顾晚舟古堡拍摄竟有科学依据#。

    虽然还在50名开外,但趋势箭头已经朝上。

    陆砚之喝了口凉透的咖啡,靠进椅背,手指无意识转着钢笔。

    他知道,真正的反击不是骂回去,而是让对手发现自己连吵架的资格都没有。

    就像你拿着菜刀冲上来,人家掏出来的是激光制导导弹。

    ——不是打你,是根本不跟你在一个维度。

    ---

    清晨六点零三分,阳光刚爬上写字楼玻璃幕墙。

    一家名为“影视科技前沿”的公众号推送文章:《当顾晚舟砸钱时,她在推动一场行业革命》。

    文中引用陆砚之那篇“伪论文”核心结论,配图是古堡内景与数据对比表,标题赫然写着:“声学效果提升40%”“安全系数增加3倍”“演员心理代入感提高57%”。

    十分钟内,转发破万。

    有剧组技术人员留言:“我们上周就因为绿幕反光导致动作捕捉失败,导演差点背锅,这数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