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2章:跨国碰瓷的文化对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62章:跨国碰瓷的文化对决 (第2/3页)

士的每一次‘摔倒’,都精准踩在流量爆发的黄金三秒内——这不是事故,这是工业级碰瓷流水线。”

    他还贴心地附上四步拆解图:

    1. 预判对手动线(提前站位)

    2. 制造非对称接触(只碰不摔)

    3. 控制拍摄角度(避开全景)

    4. 事后切割责任(哭诉被欺负)

    文末补刀:“建议列入表演系教材,课程名就叫《如何用最低成本演坏所有人设》。”

    这篇文章匿名发布在韩网Naver博客,不到半小时被二十多个娱乐博主转载,底下热评第一写着:“我们韩国也有这种演员,但不敢这么明目张胆。”

    与此同时,赵氏资本也开始行动。

    他们先是切断与苏然的一切宣传资源,紧接着放出风声,说要起诉“侵犯艺人隐私权”的爆料者。部分水军账号开始刷“中国网友网暴韩国艺人”“陆砚之越界操控舆论”等话题,企图把事件上升到国家层面。

    “想打民族牌?”陆砚之嗤笑一声,转头给陈墨发消息:“把那份银行流水处理一下,发给Dispatch,标题就写——《赵氏资本,海外碰瓷外包服务商?》”

    半小时后,Dispatch更新报道,曝光赵氏曾向韩国制作公司支付一笔名为“危机公关支持费”的款项,时间正好是苏然参加《明星厨房》前后。虽然金额不大,但转账备注赫然写着:“确保节目效果稳定输出”。

    韩网彻底炸锅。

    “原来连碰瓷都要KPI考核?”

    “建议成立碰瓷基金,每人认购一股,年底分红。”

    “这不是娱乐圈,是碰瓷模拟器。”

    #苏然国际碰瓷王# 不仅没降温,反而因为这场“跨国产业链”的指控,热度再度飙升。连韩国本土网友都开始自发扒其他中国艺人在韩综的表现,结果发现——只有苏然是唯一一个每次录制都有“肢体冲突”的。

    “别的艺人去录综艺是干活,她是去拍动作片。”有人总结。

    陆砚之看着数据面板,轻轻敲了下桌面:“行了,火候到了。”

    他拨通顾晚舟电话:“收网。”

    那边传来薯片袋窸窣的声音,接着是懒洋洋的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