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金丝眼镜后的文化战争 (第2/3页)
会议录音分析,证明所谓“翻译误差”纯属扯淡;第二段列数据,指出过去五年八部中韩合拍剧里,中方角色情感线被强行加码的比例高达87%;第三段引理论,拿东方主义和文化依附论砸场子,最后还不忘补一刀:“当你用‘本土化’当借口,其实是在说——你们的文化,不够格。”
写到这儿,他喝了口冷掉的咖啡,眉头都没皱一下。
这种文章,娱乐号不敢发,怕惹事;主流媒体嫌太尖锐,怕被说带节奏。可他偏要发,还得发得堂堂正正。
他在文末附上陈墨整理的摘要版资料,做成“数据附录”,又把关键段落拆成十几条微博体短评,方便传播。甚至连韩语翻译都准备好了,就等发布时间一到,双语齐发,直接冲韩国上班族早高峰通勤时间。
这才是降维打击。
正忙着,手机震了。
顾晚舟回了句:“行,那你打你的,我接着睡了。”
后面还跟了个表情包,一只熊猫瘫在沙发上,配字是“本懒王授权开战”。
陆砚之瞥了一眼,嘴角微不可察地翘了下,随即切回文档,继续删改最后一段。
不能只骂人,还得立住立场。他说的不是“反韩”,而是“反霸权”。不是情绪宣泄,是规则重审。所以结尾他特意加了一句:“我们不要跪着的合作,也不要打着合作旗号的驯化。我们要的是平视对话的资格——哪怕对方听不懂,也得先学会闭嘴。”
敲完回车,他深吸一口气,把整篇文章打包,设置定时群发。
时间定在六点整。
正好是韩国人睁眼刷手机的点。
他靠回椅背,金丝眼镜映着屏幕冷光,像两片结了霜的湖面。手指悬在发送键上方,迟迟没按下去。
不是犹豫,是在等。
等一个信号。
三分钟后,小唐再次发来消息:“监测到韩方公关团队开始联系国内头部娱乐号,疑似准备投放软文洗白,关键词包括‘沟通误会’‘艺术自由’‘顾晚舟耍大牌’。”
陆砚之笑了。
来了。
对方果然要反扑,而且手段老套——先淡化矛盾,再倒打一耙。
这种套路他见多了。当年母亲被网暴时,那些黑稿也是这么写的:“当事人情绪激动”“公众人物应有容忍度”“不过是玩笑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