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章 练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3章 练习 (第2/3页)

下半身是灰色的袴,腰间佩戴剑鞘,目光沉着。

    剑术区别于剑道,剑术乃杀人之术,每一刀力求精简有力,一击致命,而剑道是竞技体育运动,穿戴盔甲护具,利用竹刀获得比分。

    剑术中,有基础的五种构段,构的作用类似接战起始摆出的架势,利于接下来的防守、进攻,而万变不离其宗,即便是此刻的柏原获得LV4剑术,也需多加练习。

    五种构段被称为五行之构,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上段、中段、下段、阴构、斜之构,更多的构段还有鸟居构、心之构、小霞、大霞、手里霞等等。

    古流剑术流派众多,从这些基本的构段也能发展出不同的架势,比如在某些流派中的中段构演化成较为不同的‘青眼’,与中段极似,却有细微处不同。

    柏原站立,右手触碰刀柄的瞬间翻腕紧握,左手拇指推动刀镡,也就是剑柄的部位,右脚踏前,顺势拔出惊鸿,凌空一记唐竹斩击。

    斩击讲究一个刀路,意思是剑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一致,这样才能有效对敌造成杀伤,判断如何进行有效的斩击,只需耳朵倾听即可。

    譬如惊鸿剑刃上有一处血槽,刺入敌人体内,可放血加速死亡,柏原挥斩数下,产生飒飒作响地破风声,便是有效斩击。

    柏原思考,右手挥斩时,像是将剑甩出,但左手却像是将剑拉住,这样造成一个拉切的伤害。

    又比如左脚尖微微内扣,右脚垫起,迅速踏前放下,上段斩击完后迅速回收,以一个中段的架势警惕四周。

    这是在剑术中被称为‘残心’的举动,以警惕斩击后,不确定四周是否还有敌人存在,所以必须留有余力,以防守的中段防御自身,紧接着,惊鸿凌空一甩,做出将血滴甩振的举动,最后纳刀收回。

    一个完整的剑术,是以拔刀、斩击、残心、血振、纳刀完成,其中需要注意练习的细节数不胜数。

    有趣的是,剑术中的‘纳刀’

    因为在古代危机四伏,收刀时不可能低头对准插入,武士需要目视前方警惕四周,以直觉将长刀插入剑鞘。

    然而每位武士直觉都是如此精准,切到手怎么办,岂不是滑稽得可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