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盖吉斯之戒 (第2/3页)
了自分别以来就在心里颇为担心的话题:
“你们学校里……有没有那种的……学生?”
虽说拥有名校光环,这类高校学生的个人素养想必不会太差,但架不住李艺率这家伙实在是个先天的被霸凌圣体啊!
他说得含糊闪烁,但李艺率立刻就明白了他想问什么:“……你还是少看点电视剧吧。”
权至龙:“…………”
很好,现在百分百确定了。
在这种没有他的新环境里李艺率绝对会被狠狠孤立的!
还好她现在没有住宿舍啊。
想到国外电影里那种在课后把学生的头摁在马桶里的霸凌桥段,还有兄弟会姐妹会里恐.怖的入会仪式,权至龙忍不住狠狠打了个寒颤。
李艺率看着他变幻莫测的表情几乎不用猜都知道他在脑补些什么剧情,她翻了个白眼,最终还是忍不住戳破他的幻想解释道:“……我们学校学生的个人素质没有差劲到这种份上吧!”
相比起一些州立高校主流的社交团体,哈佛官方并不认可Greek life这样的单性学生组织,反而更倡导多元包容的社交环境,因此这样的社交组织在校园里的影响十分有限且边缘化。
向权至龙解释完之后换来了对方的如释重负。
大概是因为中学时期经常受到高年级学姐的拦路围堵,整个青春期都是一副受气包形象的权至龙本人面对这类性格强势的女性时心里总是会下意识地有些发怵,他叹了一口气,谈及了自己在影视作品里看过的刻板印象:
“也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你要是惹上那种人的话明天就不用去上课了。”
闻言,李艺率挑挑眉:“压根不需要等到明天。”
权至龙:“…………”
这其实在李艺率开学前的越洋信息里就被权至龙提过好多次。
虽然他一直害怕会有新的朋友取代他的位置,可真叫李艺率在校园里孤零零地难以交到什么朋友又不是他希望看到的事情。
两人实在是相互太过了解。
李艺率看着权至龙这副蔫巴的表情,轻笑一声,终于温声道:
“一个人的精力是很有限的,把过多的时间分给社交以后,留给我个人的时间就很少了。”
她每天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在钢琴上保持自己的触键手感和技术,要应对繁重的课程作业,还要遵循严苛的生活习惯以保证这具身体能够平稳运行,让她再花功夫去交上些新朋友显然是一件十分奢侈且耗费心神的事情。
李艺率:“之前光是交一个朋友就已经叫我很生气了,我才不想再给自己找麻烦呢!”
权至龙:“…………”
什么叫做之前啊?难道现在他们不是已经和好了吗?
权至龙:“……你这家伙真是很记仇!”
不过……只要一想到李艺率说她目前没有再填充社交圈的打算,也不知道为什么,权至龙的心忽然变得轻飘飘起来。
除了对她仅有的一些担心以外,剩下的竟全是些难以遏制的甜蜜窃喜。
明明还是希望她能够好好享受难得的大学校园生活的……他轻叹了一口气,暗自反思自己的矛盾又复杂的卑劣心态。
但这样的反思倒也没持续太久,因为李艺率忽然提起了刚刚他们从公寓出发时路过的那座分割了哈佛两座片区的红砖桥:
“你还记得刚刚我指给你看的,商学院所在的区域吗?那里有一栋白色的建筑很显眼吧。”
闻言,权至龙点点头,那栋白色的教学楼确实在一干红砖外墙的建筑群里显得十分脱颖而出。
李艺率:“那栋楼就是三十年前我爸爸在哈佛读博的时候,我爷爷捐钱盖的楼。”
作为Lagacy政策倾斜的受益人之一,李艺率的爸爸就是哈佛出身。
说着,她抬手指了指文理学院的方向道:“等我毕业以后,那边大概也会多一栋新的楼。”
权至龙:“…………”
李艺率:“所以,你不用担心我在学校里过得不好,毕竟我早就说过了嘛,”
她拍了拍权至龙的肩膀,挑挑眉终于露出了这两天以来第一个孩子气的笑容,“我是特权阶级。”
权至龙:“……哦,那没事了。”
*
穿过一片被阳光晒得暖融融的红砖庭院,两人走向一栋更具现代感的灰石建筑。
学生们步履轻快,交谈声压得很低,抱着笔记本电脑和厚厚文献资料的身影随处可见。
教室呈巨大的扇形向下倾斜,足足能容纳两三百人。
深蓝色座椅层层叠叠,如同陡峭的梯田,俯瞰着位于最低点的圆形讲坛。
哈佛的人文社科学院里有许多难得的好课,这是在波士顿高校圈里向来默契的共识,因此倒也不乏有隔壁MIT的学生跨校选修或是旁听。
这节公开课的主题是《人性的哲学与科学》。
此时离上课还有一段时间,讲堂里已经坐了七八成的学生。
低沉的交谈声、翻动书页的沙沙声、笔记本电脑启动的微弱嗡鸣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专注的背景音。
两人小心翼翼地沿着阶梯走到中后排一个相对靠边的位置坐下。
权至龙悄悄环顾四周,目光扫过那些专注翻阅资料的学生,低声道:“总感觉气氛好像很严肃啊。可恶,这就是名校光环吗……”
李艺率把小桌板放下,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和钢笔,又分出一份给身边的权至龙,此时听到他的感慨轻讽一笑:
“很多都是隔壁的工科学生来蹭选修的,等一会你看到后排有学生睡大觉就不会这样想了。”
权至龙:“…………”
他环视一圈,除了占据主力的文理学院学生外,的确能看到不少气质明显不同的旁听生。
主讲教授是一位穿着简约深色针织衫,气质沉静温和的中年女性。她没有携带太多资料,只有一个简单的保温水杯。
她走上讲坛时的步伐很轻,目光扫过全场,眼神睿智而包容。
这门课程的名字有些复杂,同时列在哲学和认知科学中,但本质上还是在探索哲学课程中会探索的问题,以及西方传统哲学中主要的三大伦理学理论,如效用主义,义务论和美德伦理学。
尽管权至龙此前没有接触过西方哲学,在高中时也不曾读过任何相关的通俗书籍,甚至他的英语听力也有些跟不上语速,但仍然听得很专注,时不时与李艺率交谈两句,问些生僻的单词,看起来似乎是真的对哲学课程相当感兴趣。
主讲教授的声音温和平静,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他的精神导师苏格拉底,缓缓引导着教室里的学生,很快切入了一个更深刻的话题——
“在《理想国》第二卷中,”她说道,声音清晰而富有穿透力,“格劳孔为了挑战苏格拉底关于‘正义本身值得追求’的观点,讲述了一个关于牧羊人盖吉斯的故事。”
听到陌生的名字,权至龙微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