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底线 (第2/3页)
。正因为如此,才会让张赫与杨氏有了可乘之机。
梁申与侍其轴,虽然管理民政没有问题,但一来他们更擅长的是高屋建翎,具体到一乡一镇的琐碎事务,反而未必得心应手。另外,该他们管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没办法分出气力来,去做精细化的管理事务。
随他们北上的高丽降官李元,虽然有一定的能力,忠诚度也没有问题,却顶着一个高丽人的帽子,让他根本无法服众。
而之后来的几个人,王鹗与李治都无心于政事,一个最想干的活是与元好问吟诗作对,另一个则醉心于术数与地理;这两个人与赵复一样,竟然都看上了“海东学院”山长的位置。
姚枢,赵权相信他有相当强的政务能力,但一个火罗县的县长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他在等着赵权给他腾出更对得起自己身份的位置。只是,这个位置已经早已经被老侍给占据了。
地盘,确实要扩充,可是目前南京府自身根基薄弱,又凭什么来扩充地盘?
至于元好问,这个纯正的夫子只能供着,别说让他干这些龌龊事,就是被他知道了,都得受一顿斥责。这是一个典型的只擅长在岸上批评,却绝不肯下河摸鱼的大佬。
这人诗词文章,当世无匹,嘴上骂人的功夫,却也毫不含糊。
在元好问看来,王栖梧为了一些马匹,以酒勾引蒙古人行恶作乱,其行为不缔于衣冠禽兽。蒙古人作恶,那是因为他们未服王化,不知羞耻。而作为一个儒学传人,这么做便是文人中的败类,严重的德不配才。让他羞于与王栖梧为伍。
元好问甚至因此向赵权请辞,只是在其他几个人的劝阻,以及赵权的一再安抚之下,才勉强留下。
大佬太多了,对于现在的赵权来说,其实还真的不是个好事。
“不过老侍,这事我觉得还是瞒着元先生好,我还是挺怕他给我上纲上线的。”赵权对着坐在一旁的侍其轴说道。
侍其轴瘪了瘪嘴,虽然没有开口,却给了赵权一个让他安心的眼神。
赵权又对王栖梧说道:“这次真的是太辛苦你了!要不是你,咱们这个冬天绝对不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王栖梧自然明白,权总管口中的收获,可不仅仅是这两万多匹马。
近半年的时间,火罗村已经从一个只有一百多户的小村子,迅速地护张成为一个五千人人的小县。两座土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