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六章 卢城之稻 (第2/3页)
赵权知道李治的意思,海东青的抓捕与驯养都极为艰难,海东青每天春季繁育,正常一对海东青只产卵两枚,而一个多月时间才可孵化。半年多后才能尝试飞行,像兀需送给他们的这一对海东青,才一岁不到,刚好适合开始驯练。中文网更新最快 电脑端:
但要想每年这个时候到这里来捕捉海东青,显然太不现实了。
“咱们并不是要求拥有可捕猎的海东青,只要能送信即可。”赵权说道,“那么,可不可以不需要纯粹的海东青,让他们与其他鹰隼一起培育出一个新的品种?”中文网首发
“那,为什么不直接用其他鹰隼?”李治问道。
“忠诚度不够。”大岩桓摇了摇头说道,“一般的雕、隼、鹰,相对海东青来说,倒是更易驯养,但放出去后,大多都不肯回来。只有海东青,雌雄一起,不离不弃,而且对主人绝对忠诚,一旦驯服,无论多远,都会回到身边。
但是,对于海东青跟其他的鹰隼,那个,搞新品种?这个,我还真的不明白。而且,我觉得还不如多花精力,让兀需他们再搞些海东青幼崽来。”
赵权呵呵一笑,说道:“咱们现在要解决的,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而是有和没有。
没事,这种事申哥擅长,他以前老给马配种……最近听他说正在干这活,想用我的小马哥,培育出一个新的品种出来,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有些期待啊!”
大岩桓听着,脸色有些怪异,南京府其他东西都缺,唯有骏马颇多。而且这里的马匹,其速度与耐力绝不输于蒙古马。他也搞不清赵权等人,到底想要什么样的马。
北琴海往南两百多里,是恤品路治所,即后世的双城子。而再往南两百多里,便是后世的海参崴。这一片方圆千里之地,全是沃土肥地,气候比南京府还要宜人。唯一的不便就是距离中原过于遥远,但是,海参崴可是临着日本海,距图们江的出海口不过三百里。
赵权走在这片土地上,越看越是喜欢这个地方。这里不仅可以当作马场,北琴海边可以养珠蚌,可以让水达达人大规模养猪。甚至,应该还可以种植水稻。
想到水稻,赵权突然间在心里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他转过头,对着正被自己的地理笔记完全迷住的李治问道:“李先生,前一阵,似乎有听你说过卢城之稻,能说得具体点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