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六章 列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六章 列阵 (第2/3页)

    虽然四处烟尘弥漫,但赵权还是基本能看得清寿春城的模样。

    源于西南安丰县芍陂的大香河,自南而北流入寿春城,继而向东汇入淝水。因此,整个寿春城可谓三面环水,只有西门挖出的壕沟水量较小,一马平川之地,最适合攻城之战。

    与去年一样,史天泽也将此战的攻击重点放在西门位置。

    去年十月蒙宋的大战,击毁了寿春西面大片城墙,直至现在竟然还没有修复完成。

    北段未遭破坏的城墙完好无损,高有二丈。

    城门已经基本修复,城门之上的敌楼只余数根柱子。城门以南一直到角楼处,只是在坍塌处竖着木栅。

    木栅之后,隐隐是全副甲胄的士兵。

    想着当年著名的“淝水之战”就是发生在这片战场上,赵权突然萌生出一阵唏嘘。

    此时,列阵于寿春城外的宋军并非自城内出动的兵马,而是一直驻扎在西门城关处的守卫。防护阵型沿着城外西南方向摆开,挡住西城那段未能修复完整的城墙。

    五座小堡寨背靠着一个小土坡,并列而踞。堡寨如行军营寨,拒马、望楼一应俱全。堡寨之外,是五个宋军方阵,呈半弧形面向真定军。阵前是两排大拒马,而后是一人高的巨盾,前排宋军缩于巨盾之后,只能隐隐看见头盔的顶部。

    每个大拒马都是由一根长近八尺的圆木制成,上安铁枪,下设四根斜木支撑,以铁链凿附于地。

    在拒马与堡寨之间,是一条宽约五十米,长近千米,可供几个堡寨守军彼此驰行的大通道。这通道一直连着西城门的吊桥,以供城内的守军出援之用。

    居中的堡寨前,竖着“忠义军”与“樊”字将旗。结合之前所探听到的宋军情报,赵权知道,这旗下领兵者,应该就是忠义军统制樊辛。

    这樊辛统领的“忠义军”源于淮水北岸的顺昌守军。自顺昌失陷于金国后,这支军队就被迫南撤,并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