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五章 寿春城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五章 寿春城外 (第2/3页)

之间,四处是三三两两,各自接战的游骑兵。

    尘滚土扬之中,游骑基本都是一触即走。双方骑兵数量相当,但在穿插、移动与相互的呼应方面,真定骑兵显然更胜一筹。当数十骑蒙古兵加入战场之后,宋军骑卒便被追击得四处溃散。

    夜色未至,宋军游骑已全部缩回城内或是城外的营寨之中,留下四处散落的无头死尸。偶尔有些宋军的战马,也被真定游骑直接追上砍杀。

    寿春骑兵的战马以淮马为主,头大颈粗,肩短胸狭,是南宋所有部队里马军的主要用马。但是在真定军眼里,这种跑几步就气喘、体格矮小的马,根本就不被他们看上眼,拉回去养还费草,都是直接砍了吃马肉。

    渐丁队到来的第一件任务,竟然是被派去收罗散落的马尸。

    吴一虎要来了一辆大车,几个人拉了七八趟,才把战场上的数十匹淮马清理干净。当一批人浑身腥臭地回到大营时,真定军的营寨已经全部搭建完毕。

    寿春城外,本是千里沃野,为淮南西路重要的产粮地,但自宋南渡后,这里便成为南北兵家征战之地。除了宋金议和的那些年,田地基本都处于荒废状态。

    四周本来不多的树木已经被宋军砍个精光,真定军找不到半根可以搭建营寨的木头,只好挖壕为沟,垒土作墙,围住的是中军的营寨,又在寨外布着六个百人队的土营,互为守望。

    暮色笼住了整个战场。

    寿春城,只剩了一个模糊的影子。

    ……

    九月初一的清晨。

    当赵权与渐丁队一起步出营寨时,薄雾之中的寿春城已渐渐清晰。

    寿春,春秋战国时期曾是楚国的国都。淝水自东绕过寿春城向北流入淮水,南有大香河直通安丰县的巨泽芍陂。

    永嘉之乱后,晋移都建康,南朝以寿春为屯兵重镇,作为抵御北兵的最重要防线。寿县自此便沦为南北之间的必战之地。

    高宗南渡之前,寿春曾是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