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六章 朝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六章 朝争 (第2/3页)

京出发,不日将渡淮而至,应尽早确定接待规格事宜。”

    四面响起嗡嗡的议论起。

    去年十月,蒙古宗王昆布哈在安丰被杜杲与孟珙击退后,就有声音传出要与蒙古议和,也有说是蒙古有主动议和的意思,但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消息是否准确。很多人都在怀疑,这可能又是史嵩之耍的花招。

    安坐着的乔行简略略地睁开眼睛,看了下贾似道,心里有些不满。对于这个声名狼藉的贾妃之弟,他向有耳闻。他觉得这是一个完全凭借裙带上位的无能之辈。而大宗正司职掌皇室宗亲各种事务,本不应涉及国与国之间的军事外交。更何况是他这样一个新晋的从七品大宗正丞。

    乔行简虽心有不满,但并没有任何表示,他继续闭上双眼。

    蒙古使者王楫要来,他年前已经知道,朝中各大臣与皇上也都清楚。这不仅是确定接待的规格尺度,而是决定未来数年时间里,对蒙是战是和的问题。

    “陛下!”一个坚定的声音响起,是起居舍人袁甫,“臣以为当拘此使!”

    “蒙古,蛮夷之族,狼子野心,言而无信。即便是与其签订和约,也不会遵照执行。一如端平元年。”

    袁甫话音刚落,边上又出来一人,是监察御史王遂。

    “臣请弹劾淮西制置使史嵩之,作为前方统帅,却不思进取,勾结蒙古使者,一味求和!”谁都知道,无论是蒙古求和或是宋国求和,没有史嵩之的推动,哪个使者都不可能成行。

    贾似道缩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他明白自己只是个引子,下面戏要怎么发展,已经没自己啥事了。

    争吵声再起,有人弹劾,自然就会有人为史嵩之辩护。不过弹劾的声音似乎更多些。

    御座上的赵昀开始皱起了眉头。

    “陛下!”这次出来的是礼部侍郎游似,“微臣以为,既然蒙古已经派出使者,还是见下为好。以示上朝之大度与胸怀。至于是战是和,且待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