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五国伐齐,七雄变五雄 (第2/3页)
同为宗室,田单是有可能威胁到齐湣王的王位的。
在田甲劫王事件之后,齐湣王连最忠诚的孟尝君田文都不信任了,何况一个田单?
在苏秦的谋划下,齐湣王果然疏远田单,将其发配到边疆的莒城去,派出一名没什么名气的将军,集结齐国剩余的力量,抵抗敌人的侵略。
然而,失去了济水天险,将领的水平又不高。
齐国大军被乐毅打得节节败退,不断收缩防线。
很快,赵国的廉颇也带兵赶到,加入战场。
紧接着是秦霄麾下的四十万大军,最后秦国十五万大军姗姗来迟,借道韩、魏而入齐。
到了这一步,苏秦自知大势已定,便不再为齐湣王献策,开始暗中为脱身离去做准备。
苏秦是否继续在齐国朝堂上扯后腿,已经不再重要了。
正面战场上,齐国大军以达子为首,在北方抵御燕国军队。
但西面战场上,赵、秦、韩、魏四国的联军,长驱直入,短短两个多月,就连下数十座城池,颇有一路打到临淄的势头。
齐湣王恐惧之下,直接放弃抵抗,逃出齐国。
马超尝试性地派骑兵拦截,但却没有找到齐湣王出逃的踪迹,只能放弃寻找,将注意力转向齐国的城池和大军。
在秦霄的命令下,白起、马超、张郃、吕蒙等人,不以攻城略地为目的,而是尽可能地击杀齐国大军,并抢夺齐国的财富。
土地、人口这些带不走的东西,对秦霄没有太大的用处。
只有军功和财富,才算得上真正的“战利品”。
马超麾下的骑兵,在这个时候便发挥了巨大的优势。
齐国地形平坦,没有太多的险地,骑兵一路畅行无阻。
在野外战斗,骑兵可以说是步兵的天敌。
往往几万骑兵,就能追着十几万甚至更多的步兵跑。
就像猫戏老鼠一样,等到猎物的体力耗尽了,没有反抗之力的时候,再扑上去咬断它的喉咙。
至于攻城……
只要有重兵把守的重要城池,一律不管,留给秦、赵、燕国去啃硬骨头。
若是没什么兵力防守的小城,则迅速洗劫一番就离开。
白起更是直接脱离了大部队,直奔临淄,赶在其余“盟友”抵达之前,就攻破临淄重城,将齐湣王没来得及带走的大量财富洗劫一空。
可惜的是,齐国的积累虽然丰厚,但和周王室宝藏比起来,那就差太远了。
后者毕竟是周天子一脉八百年的积累。
不过,齐国这些年南征北战,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这笔收益仍在数亿两银子以上。
当然,这里指的是折算的总价值,而不是现银的数目。
但不论是否用得上,带回主世界,至少变现的难度不会太大。
大军攻破临淄,意味着五国伐齐已经取得了相当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虽然没有灭掉齐国,但也算完成了大半。
……
临淄。
苏秦一直密谋策划着脱身,但并未离开临淄,而是改头换面,潜伏了起来。
他还是很聪明的。
外面兵荒马乱,谁知道路上会不会出什么意外。
反而,换一个不起眼的身份,以“国人”的身份留在临淄,基本上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即便敌人打来,也是为了攻占城池,而不是单纯的破坏,不可能对这些普通百姓动手。
事实上,苏秦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如果没有人知道他是燕国间谍的话。
但……
在白起打下临淄之后,过了十几天。
这天下午,某座不起眼的民宅,被数十名士兵团团包围起来。
装扮成一名医生的苏秦推开门,看到院外的一群士兵,瞳孔猛地收缩。
下一秒,苏秦装出一副惊慌失措的样子,跌跌撞撞跑出来,惊声叫道:“发生什么事了?你们要做什么?!”
“苏秦?”
一名年轻人在士兵的护卫下走上前,手持羽扇,十分有风度地对苏秦拱了拱手,说道:“久仰先生大名,冒昧来访,如有打扰,还请恕罪。”
来人是孙权。
此时孙权不过二十多岁,还很年轻。
因为孙坚被秦霄复活的缘故,有着父亲的照料,孙权不像原本的历史上那样被迫早早成熟起来,没有变成那个东吴的“开国皇帝”,反而有些书生意气。
羽扇纶巾,打扮几乎和周瑜一毛一样。
人总是会受到自己小时候崇拜之人的影响,这句话在孙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无论是外表的打扮,还是行事风格,孙权都在不自觉地模仿周瑜。
比如说死要风度这一点。
如今是深秋时节,齐地处于北方,天气还是有些冷的。
但孙权穿得却很单薄,手里的羽扇还时常扇几下。
看上去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
实则冻成狗。
“咳……”
孙权轻咳一声,继续对苏秦开口道:“在下孙权,字仲谋,奉主公之命,请先生往洛京一行。”
“洛京……”
苏秦听到这两个字,就知道,此时已经没必要否认自己的身份了。
他虽然一直潜伏在齐国朝堂,为燕国复仇大业而奔走,但对天下大事也颇有关注。
无论是韩、魏内部的惊天大变,还是周王室的灭亡,都是震动天下的大事,苏秦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对这个横空出世,以“秦国少良造”身份自居,实则有着一方霸主气象的秦霄,苏秦也颇有关注。
一瞬间,苏秦脸上的惊慌失措消失不见,岣嵝下去的脊背也挺得笔直起来,眼中闪过一道莫名的身材,声音沉稳平缓:“在下何德何能,竟蒙贵主上看重?”
“鼎鼎大名的纵横家苏秦,自然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孙权笑呵呵地说了一句,却并未详细解释,只是侧了侧身,露出门外的马车,开口道:“先生请?”
虽是询问的语气,但姿态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苏秦自知,自己是免不了要和对方走上这一趟的了。
也不知,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苏秦心里一叹,表面上却是十分从容镇定,微微抬手道:“先生请。”
两人坐上马车,在一支小股军队的护送下,向洛京而去。
而一名传令兵,早已骑上快马,先一步向洛京赶去,向秦霄汇报这个消息。
……
劫下苏秦只是一个“意外之喜”。
灭齐之战仍在继续。
攻破临淄之后,秦霄这边有意识地放缓了进攻的节奏。
除了张郃还在做做样子,配合一下联军的行动之外,白起、马超、吕蒙三支部队,都已经转道去攻打宋国、鲁国。
后者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
不过前者,虽然国小地少,但却非常的富庶。
无论七大诸侯之中的谁得了宋国,都能大幅增强实力。
第一次六国伐秦,正是由于齐国想要独吞宋国,引起了众怒,才导致联盟破裂,让秦国有了东出的机会。
后来,在苏秦的煽风点火之下,齐湣王一再作死,三番两次想要独吞宋国,才导致盟友一个个远去,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
这一次五国伐齐,宋国的利益,便约定好了由韩、魏、赵三家来分。
攻打宋国,倒不是因为秦霄想要毁约,仅仅只是拖延齐国灭亡的时间而已。
齐军伤亡大半之后,秦国率先撤兵。
毕竟秦国和齐国之间隔着韩、魏,得不到什么利益。
齐国已经被打残,秦国再打下去,只是单纯浪费时间和钱粮而已。
但赵国、燕国可不想这么快结束战斗。
他们还想要瓜分齐国的利益。
在利益的驱动下,赵、燕两国大军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这个时候,齐湣王的消息终于传了出来。
这家伙跑到了卫国去,试图让卫国收留他。
但……
卫国是魏国的附庸。
魏国又是秦霄的附庸。
这不就巧了嘛!
卫国直接命人抓住齐湣王,送到洛京。
秦霄毫不犹豫地命人砍了齐湣王的脑袋。
反正留着也没用。
齐湣王身死的消息传出,楚国人立即坐不住了,想要来分一杯羹。
他们打着救援齐国的名号,实际上是想要瓜分齐国的土地。
秦霄没有插手。
赵、燕、楚三国,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将齐国的领土打下了大半。
只剩下靠海的五座城池,以即墨城为核心,推举田单为首,艰难地抵御着敌人的入侵。
三家互相提防,谁都怕别人背后捅刀子,都不肯出大力气攻城。
这种诡异的局势下,倒也让田单勉强撑了下来。
虽然支撑得很艰难,但总归是勉强撑下来了。
接到这个消息,秦霄知道,留给齐国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在齐国彻底灭亡之前,还有几件事情要做。
随着秦霄的命令传递下去,情报体系迅速调动起来。
两个月后,燕国。
燕昭王中毒身死,太子乐资继位,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燕惠王。
燕惠王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和乐毅有矛盾。
借助情报体系的渗透,秦霄派人在燕国大量散步谣言,称乐毅故意留着齐国的最后几座城池不打,便是因为和新君有矛盾,想要在齐国称王。
燕惠王信以为真,命骑劫代替乐毅统兵,并召回乐毅。
秦霄又派人找上乐毅,说:“燕王忌惮你在军中的威望,若你回燕国,必死,不如来我这里。”
乐毅果然信了秦霄的话,毫不犹豫地抛下燕军,来到洛京。
乐毅一来,秦霄便再无顾忌,直接给前线大军传令。
白起、马超、吕蒙三路大军足足花费半年时间没能拿下弱小的宋国、鲁国,不是因为实力的问题,而是为了拖延时间,压根没认真打。
接到秦霄的消息,三十万大军倾巢而出,仅仅两个月,便灭掉了鲁国、宋国,将大量的钱财、粮草、宝物运送回洛京。
仅仅只是为了运送这些财货,就花费了一整个冬天的时间。
在这个冬天里,骑劫接替乐毅的位置,指挥着燕军攻打即墨,但数十次大战,都没能占到任何便宜,反而损兵折将。
初春,天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